徐夏半生 作品

第422章 《麓山寺碑》——李邕

    李邕,字泰和,鄂州江夏人,唐朝大臣、書法家,文選學士李善之子。出身江夏李氏,博學多才,少年成名,起家校書郎,遷左拾遺,轉戶部郎中,調殿中侍御史,遷括州刺史,轉北海太守,史稱“李北海”、“李括州”。交好宰相李適之,為中書令李林甫構陷,含冤杖死,時年七十,唐代宗即位,追贈秘書監。

    杜甫和李白同在古齊州,並且遊蹤齊魯,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詩篇,杜甫到來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傳到北海,時任北海太守的李邕坐不住了,連日趕往齊州與杜甫會面,這可是一件不得了的盛事。時李邕68歲,早已名滿天下,杜甫此時才是個33歲的後生,名聲遠沒有達到詩聖的程度。但李邕慧眼識珠,他已經預見到了這顆新星的萬丈光焰。

    李邕、杜甫、李之芳在座,可能還有許多齊州的知名人士出來作陪,特別應該提到的是李白這時也在齊州。他與杜甫在洛陽相遇,結伴東遊。他信奉道教,正在紫極宮受道錄,不知是道規使然,還是沒有接到請帖,或許還有其他原因,這位極善飲的詩人沒有來喝這杯酒,否則歷下亭上一定會留下李白的詩作了。

    李邕與杜甫把酒長談,論詩論史,也談及了杜甫的祖父杜審言,這讓杜甫十分感激,就在這次歡宴中,杜甫留下了“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的佳句。李邕願意結交名士是出了名的,史載:“邕素負美名,頻被貶斥,皆以邕能文養士。”李邕鬻文獲金,可以用來支付他結友交遊的巨大開銷,可是鬻文的事也不是常有的,總有手頭拮据的時候,每逢這種時候,他就有挪用公錢之嫌。

    杜甫和李白在見到李邕的時候,他身上剛剛發生了一段死裡逃生的故事。唐玄宗泰山封禪迴歸長安,車駕路過汴州,李邕從陳州趕過來謁見,並接連獻上幾篇辭賦,深得玄宗賞識。於是,李邕就有點飄然,自我吹噓憑自己的才華“當居相位”,那時李邕只是陳州刺史,這話說得忒大了點。偏偏這話叫中書令張說聽見了,不久李邕在陳州任上挪用公錢事發,張說將舊賬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