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傳人 作品

第553章 法尚應舍

    羅衍解釋道:“如果按順序來的話,輪不到的人就會心生怠惰而不會認真聽講了。因為無法確定自己是否會上臺復講,所以全部僧眾都要仔細聆聽。這既是佛門中培養講經說法之人教育方法,也是激勵機制。”

    “不錯,不錯!”

    宗勖連連點頭,心想佛門中的教育方法果然高明,“如果世界上的學校都採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學渣必定會少很多啊。呵呵……”

    十分鐘後,十幾位年輕的法師來到臺前,各自由講桌的抽籤箱裡摸了一個簽出來。只有一支簽上寫著“復講”二字,抽中者立即整衣走上講臺,正襟危坐待時間一到便開始復講。

    中者是興隆寺的一位年輕法師,據羅衍介紹說興隆寺的三位法師是由常春步行來的峨嵋山,春天出發秋末才抵達峨嵋山,一路之上住的是旅行帳篷,飲食都是沿途化緣得來。

    程宗勖點了點頭,肯定道:“如此學人當真十分難得。現代人沉迷於科學技術帶來的便利之中,已經忘記了世尊當年著衣持缽化緣乞食的良苦用心。”

    “一點兒不錯。”羅衍衝他點了點頭,沒有再回原來的座位而是挨著程宗勖坐下,復講法會隨即開始。

    興隆寺的法師自我介紹,法名明悔,出家已經有六個年頭。明悔法師隨即開始複述冥明法師所講的內容,《金剛經》第五品:如理實見。

    程宗勖沒有聽到前面的釋意,當下仔細聆聽起來,不偶爾扭頭瞥一眼羅衍,見他聽得不住點頭,想必是這位明悔法師講得還不錯。

    明悔繼續講道:“古德曰‘菩薩但應如所教住’止,一部金剛經大義已盡,以下是一重一重斷疑。斷疑固是,然意猶未盡。因為,所以然不明,還有疑惑。若知其所以然,則疑惑自然斷除。”

    接著又說:“此處的‘身相’與‘如來’,指事物的形象與本性。可用“圓周”代表“身相”,用“圓心”代表“本性”。圓雖有,但心是空的;相雖有,但性是空的;見相即為見性;若要見性,唯有見相……”

    程宗勖聽了他這個比喻頓時覺得眼前一亮,可謂是極其高明的說法。佛門當中果然處處都是聰明人,隨舉一例既形象又準確。

    會後,羅衍告訴程宗勖“明悔法師所講的一多半都是他個人對經義的理解,理解得相當好,很有見的。”

    午後,程宗勖告辭下山仍回峨嵋山大酒店休息,傍晚羅衍打來電話告訴他,“明天上午冥明法師的法會仍然是八點整準時開始,千萬別再遲到了。”

    “放心吧,明天肯定不會遲到。”宗勖淡淡地回道。

    是夜,程宗勖躺在床上仔細體會“空”的義意,最後認為空即自然,自然即是空。

    次日起得很早,六點半就乘車出了,果然在八點之前十五分鐘趕到了竹林東院講堂。羅衍早到了,見他進門趕忙站起身來招手讓他過去坐下。

    八點整,冥明法師步上講臺開始講《金剛經》第六品:正信稀有。

    前段的大意是說:佛陀去世後末法時期,仍然有持戒修福的人,對於經中的道理能真相信,這種人是在無數尊佛那裡培植的諸多善根。聽到這些道理,甚至僅在一念之中完全相信的人,都能得到無量無邊的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