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自翕張 作品

第725章 形勢大好

    第二次西征的主帥雖然定為駱天明,但該有的監軍還是要有。

    不過監軍的人選駱天明能夠接受,正是名垂千古的范仲淹。

    只不過相處下來才知道,范仲淹也不是省油的燈。

    范仲淹雖然名聲很好,可他也有文人固有的執拗,什麼事都想插上一手,總覺得自己熟讀兵書,指揮作戰也就沒問題。

    鬧的駱天明沒辦法,只好親自帶著他去了解軍隊的實際狀況。

    至於指揮大軍、制定作戰計劃,都交給穆桂英了。

    西征軍的主帥名義上是駱天明,實際上是穆桂英,誰讓穆桂英的指揮能力比駱天明強呢。

    在大方向的戰略上,以范仲淹的智商,還真沒什麼問題,他讀的那些兵書,真的能讓他成為戰略大家。

    別看駱天明是將門出身,在這個方面還真未必比范仲淹強,也就沒什麼可教他的。

    但范仲淹的弱點在於對實際情況的瞭解不夠,恰好這方面是駱天明最擅長的,教他就沒問題了。

    比如一支軍隊在行軍途中要經過一道橋,這道橋能容兩輛馬車並行,那麼一千人想要通過需要多少時間?一萬人要想通過又要多少時間?

    這可不是簡單的十倍差距而已,當人數十倍增加後,需要的後勤補給、配給的馱馬牛車、運送補給的民夫、橋樑的承重能力等等等等,都需要考慮到,通過的時間可能是二十倍,甚至三十倍。

    再比如,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對士氣的依賴非常大。當士卒士氣高昂時,能以少勝多,能在困境中反敗為勝;可當士氣低落時,則是怎麼打怎麼輸,甚至望風而逃。

    而影響士氣的因素有很多,大到賞罰不公,小到一句叱罵,都有可能讓士氣大跌。

    尤其是范仲淹的文人身份,和武人格格不入,同樣的一句叱罵,武人來罵就什麼事都沒有,或許底層的兵卒還覺得親切。可要是文人來罵,很可能會讓底層士卒懷恨於心,到了戰場上就給你玩兒陰的,把你給賣了。

    總之,駱天明帶著范仲淹見識了太多兵書上不會記載的東西,讓這位名臣知道,帶兵打仗不是那麼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