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三白 作品

第649章 陳述想法

    在段鵬的認知中,農業要想獲得較大規模的發展,根本就離不開化肥的使用。而現在的新朝政府,雖然無法建立起工業化的氮肥生產工廠,但是卻可以發動全國擁有土地的老百姓來自行生產氮肥。

    雖然這樣的生產效率低下,但是因為是全民參與其中,而每家每戶都只需要生產自己所需的數量。因此,可行性還是非常之高的。

    而且,只要土法氮肥生產,能夠切實有效的提升農民的糧食收穫。段鵬相信,這個技術推廣起來,就會不費吹灰之力,他是非常相信農民對於增產增收的渴望的,並且華夏的老百姓頭腦也很靈活,只要有奔頭,他們就會積極的參與其中。

    而一旦段鵬在這個時代,開啟了農業使用小氮肥的先河,不說別的,使得現在的糧食單產數量翻上一倍,那也是綽綽有餘,立竿見影的事情。

    “總指揮,我不是質疑你的能力。只是,我國農業發展了幾千年了,到如今糧食生產的一些情況,我也是瞭解的比較多了。以產量最高的水稻為例,我們最優質的高產田,在一年可以兩熟的地區,每畝兩季的收益也就在四百斤上下的樣子,這其中還要刨除病蟲災害,還有種子上,賦稅上的消耗。因此,每畝糧田每年的淨收益可能也就是二百多斤,絕對是上不了三百斤的。”

    說到這裡,陳益軍頓了頓之後,又接著說道:“如果,我國要使得百姓的生活水準,在目前的基礎上提升兩倍的話,僅僅依靠我國目前的田地數量,恐怕是遠遠不夠的。而且,就算我們發動人力物力,將全國一些空閒的區域開墾成為田地,勉強滿足了提升全國百姓兩倍生活水平的耕地需求,我估計我們暫時也沒有那麼多壯勞力去耕作這些田地。畢竟,一個壯勞力能夠管理的田地數量,合理的區間應當在十五到二十五畝之間。如果一個壯勞力身上的種田任務,超過了上述我說的量之後,就會形成很多不良影響。其中,最壞的影響就是,一個人管理超過二十五畝田地之後,根本就忙不過來,更別說什麼精耕細作了。這樣,反而會白白浪費掉我國寶貴的田地資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