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三白 作品

第452章 研製新武器

    段鵬深深明白,火繩槍在戰場上的侷限性。如果是對付步兵,還不會顯出多少不足之處。但是如果面對的是陣型分散的騎兵衝擊,那火繩槍就不堪用了。

    因為,火繩槍從點火到激發,整個過程需要幾秒鐘時間。而士兵並不知道引線具體會在什麼時候燃進槍膛藥室,因此點火之後,就必須持續的進行瞄準,對移動的目標進行鎖定追蹤。

    這種程度的瞄準和追蹤,對付移動速度不快的步兵,還有用。對付突然衝擊而來的騎兵的話,那就很難做到精準射擊了。這一點,可不是段鵬憑空杜撰出來的。而是有著一些切實的事例,做為他理論依據的支撐的。

    在段鵬出生的位面,曾經的大明朝也曾大規模放棄冷兵器,而改用火繩槍這一類的武器裝備。然而,當他們這樣的火器裝備,在面對高速衝擊而來的塞外騎兵的時候,卻往往很難有出色的表現。而且騎兵速度很快,明朝軍隊往往在看到敵人之後,只有機會發出一兩搶,敵人就衝到面前了。

    而由於明朝放棄冷兵器之後,相應的也放棄了近距離格殺的嚴格訓練,也導致火銃隊在受到敵軍騎兵接近之後,很容易成建制的奔潰掉。

    段鵬就是基於上述認識,才想著革新一下火銃的技術,使之變成真正意義上,扣動扳機就能射殺敵人的槍支。

    誠然,段鵬不是搞機械研究的材料。但是他因為有了別人所沒有的見識,所以他能提出一些驚世駭俗的方案,至於具體的解決辦法,就要依靠他的那些工匠,特別是王鐵匠的努力了。

    當然,除了燧發槍之外,段鵬甚至也提出了一些後膛槍的研發思路。只不過,這個時代的社會生產力和生產技術,決定了他們新軍,短時間是不可能研製出合格的後膛槍的。因此,段鵬也明白,自己的建議,僅僅只是一個建議罷了。

    這種建議,也只能是給他培養起來的工匠們,種下一顆努力鑽研科學技術的種子,至於什麼時候生根發芽,茁壯成長了,那就不是段鵬所能決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