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箏 作品

第599章 新的採礦機械

    設計師們在努力完成穹頂城市的設計的同時,陳新也在完善著一份新的設計。

    只不過和設計師們完善的設計圖不同,陳新是通過自己手腕上的腕錶投射出來的納米分子在調整著自己的設計。

    這是之前那臺採礦型泰坦的原型機,因為不會量產,它也只是用來進行設計和技術驗證,所以在完成了量產的簡化機定型之後,這臺原型機就派不上什麼用場,只能擺在倉庫裡了。

    陳新覺得這樣未免太浪費了一些,於是便打算將其改進一下,看看還有沒有重新派上用場的機會。

    答案當然是有的,這樣一臺泰坦怎麼都不可能沒用,哪怕只是作為運輸載具使用,也是能派上用場的,只是這樣做投入和產出不成比例而已。

    而陳新當然不會這麼做,他所設想的是將其派上更有用處的場合,並且考慮將其能夠更多的量產。

    雖然之前已經證明了這臺原型機設計的並不合理,也不太適合量產,但這對於陳新來說,都不是什麼問題。

    這臺原型機設計的不合理,很大程度上是其並不適合在礦井下的工作。

    加上本身又是泰坦,普通工人無法輕鬆上手,還需要專門去進行駕駛培訓,這無疑加大了它的推廣難度。

    如果是那種大型採礦機械,能夠有效提升採礦效率那還好,大不了去培訓個專業駕駛員。

    在災難之前,大型工礦企業都會有這樣專門培養出來操作那些專業設備的操作員,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只是現在原型機的適用範圍太窄,專業培養的駕駛員開著造價高昂的泰坦下井挖礦,同時挖礦的產出並沒有提高很多,還是投入和產出不成比例。

    所以陳新要改進原型機,最關鍵的首先是提高它的適用範圍,同時降低成本。

    在陳新看來,原型機往量產的簡化機方向設計是一種思路,但它原本的設計思路卻也不能算有問題。

    如果只是單純的給個人使用,外骨骼確實比泰坦的成本要低很多,而且操作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