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箏 作品

第589章 降低成本的同時提升效率

    標準型的泰坦好嗎?當然好!

    之前的西南地區抗震救災中,泰坦的優異表現就已經證明了這種大型人形機械載具的優秀。

    他們結實抗造,靈活方便,幾乎和人一樣可以適應各種崗位和環境。

    而且各種不同型號的泰坦更是讓它們幾乎可以應用於絕大部分場合,無論是軍用還是民用,都具備著極高的價值。

    這也是為什麼即便標準型的泰坦價格不菲,國家還是打算將其量產的原因。

    但這東西的造價也確實不便宜。

    一臺標準泰坦的造價即便再怎麼精簡,也幾乎和災難之前一架最新式戰鬥機相當,災難之前國家倒也不差這個錢,但在現在這種大環境下,也只能說咬咬牙先小規模的造一批用著了。

    大規模的製造泰坦,這對於國家來說,著實負擔不起。

    即便陳新將其精簡,把成本壓縮到了一輛主戰坦克的價格,也不是可以大規模量產的。

    這也是為什麼陳新雖然給國家提供了大量的高新技術和好東西,但國家更多的還是將原來的老東西改改再用的原因。

    不是不捨得用好東西,而是真的用不起。

    所以在採礦型泰坦這個項目上,設計小組秉持的只有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便宜,可以大規模生產。

    原本可以將駕駛員完全包裹的緩衝駕駛艙被去除,改成了使用者直接裸露在外,防護只剩外骨骼的頭盔和金屬框架。

    駕駛模式也由帶電腦智能程序輔助的人機交互操作改造成了更加傻瓜式的受力反饋式操作。

    僅僅只是這兩條修改,就將採礦型泰坦從標準泰坦直接降級成了只比外骨骼好一點的機械框架。

    當然降下來的還有原本高昂的成本。

    泰坦本身價格貴,當然和它的駕駛模式有很大關係。

    那可是幾噸重的金屬造物,就算內部有各種助力機械來讓這個龐然大物動起來,那也不是靠駕駛員手動能夠拉得動的東西。

    這就好像飛機的操縱桿一樣,老式的飛機這玩意和機翼是用鋼絲連接的,當年駕駛飛機這玩意全靠飛行員蠻力硬扳,所以動畫片裡那種飛機操作杆拉斷的鏡頭真不是瞎編,有的時候確實掰斷了都不一定拉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