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箏 作品

第494章 生態種植

    生態大棚是科研中心建立之初就確立的研究項目。

    雖然生態大棚這個名詞很早以前就有了,在隕石墜落之前也一直有人在研究生態農業和大棚種植,把二者結合起來的研究也不是沒有,但這些生態大棚和研究中心這裡的生態大棚相比,就完全是兩回事了。

    災難以前所謂的生態大棚是由大棚中所種植的各種植物與大棚中的各種動物、微生物以及各種自然因素之間的利害關係和互相之間的依存關係所構成的系統。

    雖然說也能夠形成一個較為穩定的生態循環,但其中陽光、空氣和水大多需要依靠從外界輸入。

    尤其是最重要的陽光,這幾乎可以說是災難之前所有的農業生產所無可或缺的重要資源了。

    但是隨著隕石撞擊之後所引發的一系列災難,以及最近火山噴發所帶來的影響,陽光早已不見,甚至在未來十年左右的時間裡,也最多隻能恢復到微光環境。

    沒有陽光的話,對於整個農業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人們不得不採用耗費大量能源的方式用人造光來為農作物提供光照。

    對於過去的生態大棚來說,這樣的影響和打擊是致命的。

    所以陳新之前才會想要在生態農業上進行研究,構建出能夠適應現在環境的生態大棚。

    所幸,這項研究進行的很順利,畢竟有著原本生態大棚的研究基礎,現在又有著地熱電站保證了能源供應和溫室大棚的保暖,在各項條件齊備的情況下調整原有生態大棚的模式,讓其能夠適應現在的環境,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事實上在科研中心建好之後,生態大棚的研究就在國家派來的李教授所帶領的團隊下取得了不錯的突破和進展,並且以此為基礎進行了二期大棚的擴建。

    並且按照溫室大棚的樣板在市區原本的一座勞改農場興建了新的溫室大棚,讓原本的農場重新發揮了作用。

    而這些溫室大棚在建好之後,也很快發揮出了它們的作用,開始穩定的產出各種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