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權秦舒柔 作品

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師者如父

    當時,大家都說是魏千秋殺了五萬蕭家軍,魏貝作為魏千秋的兒子,竟光明正大的地帶著亡魂回京,不就是跟魏千秋對著幹嗎?

    別的不說,就說最近,百姓鬧到監國府門口,魏貝也沒有下令將他們驅趕,而是由著他們鬧,任由他們發洩。

    這也說明,魏貝為人還是善良的,跟魏千秋不是一路貨色。

    若非如此,魏貝隨意叫幾個監國府裡的侍衛出來,就能狠狠地收拾百姓一頓。

    這也是百姓冷靜下來後,才想明白的。

    即使魏千秋死了,監國府沒落了,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爛船尚有三分釘。

    不是魏貝奈何不了他們,而是魏貝不想跟他們計較。

    如今再仔細回想,不管魏千秋做了多少喪盡天良之事,那都是魏千秋一人做的決定,魏貝沒有一件參與其中,反而是反其道而行之,與魏千秋對著來。

    所以,有不少人開始改變了對魏貝的看法。

    甚至還有一些思想覺悟高之人,覺得人家魏貝小小年紀就能靠著自己的努力考個狀元回來,才學驚人,有他教導自家的孩子差不了。

    所以,一時之間,抵制魏貝當教諭之聲,弱了不少。

    但是,有一些頑固分子,仍舊堅持己見,堅決抵制魏貝當教諭。

    不過,他們卻也不敢繼續去監國府鬧了。

    而是四處煽動群眾的情緒,鼓動他們要堅持,斷不能這般輕易動搖立場。

    這些人都是對監國府恨之入骨之人,連帶監國府裡的一草一木都恨上了,更別說魏貝。

    即使魏貝沒有做過壞事,可他爹做盡了,他也不可原諒!

    他們絕對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與仇家的孩子有交集。

    更何況,師者,如父也。

    教諭身份雖然低微,可在古人心中地位很高。

    要自己的孩子把仇家的孩子當父親一樣對待,他們絕對不能接受。

    所以他們一定要反對到底。

    經這些人這麼一煽動,有些人覺得有道理,態度又開始改變了,加入了抵制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