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魚禪師 作品

750 唐烎觀察日誌3

    走馬觀花一般考察了湘北地區之後,唐烎第二天又搭乘火車,前往了朗州、澧州,主要是看一看“勞人黨”現在掌握的內河造船廠。

    看完之後,雖說對於粗陋的工業能力有些失望,但明顯都在儘可能地完成要求。

    比如說一百石運力的內河船,數量已經相當可觀,而且可以加裝一臺“進步二號”,和“進步一號”相比,功率要小一些,但大小也縮減了不少。

    並且依然不挑燃料,四五條船組個船隊,一臺機器就能牽引,沅水中的航速一般,可用來調運物資,已經綽綽有餘。

    一個船隊就能保障一個師的後勤物資,並且晝夜不停,兩班倒就行。

    “勞人黨”因為掌握了大量工程師和技工,內燃機的研發也在進行,不過技術路線受限於工業能力和資源數量的緣故,選擇了煤氣動力。

    提煉石油的能力沒有,也沒有淺層油田,但是製作煤氣的能力,卻是有的。。

    同時又有數量不錯的紡織工業和一定的橡膠工業,簡易的儲氣包可以小批量供應。

    不大量生產,也無非是燃料需求的地方特別多,不可能全部供應。

    而且煤氣發生爐也不能隨便安置,選擇的地方,既要方便出貨,又要保證不被輕易地破壞,這是相當考驗規劃能力的。

    不過唐烎在龍陽縣,還是看到了一臺內燃機,是一輛客運班車,並不向普通百姓開放,而是龍陽內河造船廠的員工上班,會從縣城搭車前往造船廠。

    只有這一條線,也只有這一個用途,並且開一趟就差不多把煤氣包消耗完,需要在煤氣試驗站補氣。

    這個煤氣試驗站也是改建而來,原本是軍事設施,留有不少設備,南昌來的工程師改造成了煤氣發生爐,因為本地既有漸水煤礦,也有耐火磚生產廠。

    原本耐火磚是給漢陰、沔陽供貨的,戰艦封鎖長江之後,也只有“勞人黨”有小批量的訂單,主要也是為了給數量不算太多的鍋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