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魚禪師 作品

653 下一站,株洲南

    如今前往淥口戍還是相對方便的,從長沙南小站出發,再過一站“昭山鎮”,下一站就到了淥口戍。

    不過站名如今卻不叫“淥口戍站”,而是“株田站”。

    其中的原因,倒也比較簡單,那就是“勞人黨”在這裡建立了一個全新的縣級單位——株田縣。

    這裡湘江、淥水彙集,形成的沖積平原已經非常肥沃,早先因為“昭山鎮”、淥口戍兩個軍事單位的緣故,基本都沒怎麼開發。

    即便有所開發,也是奴婢一樣的地方留守部隊的大兵在開墾,自折衝府廢棄以來,到二戰結束之後建立的“高門共和”體制,地方軍的私有化是很常見的事情。

    基本上大資本家和大地主,都會維持一部分私人軍隊,長期維持投入太大,那麼將地方軍私有化,就是相對節省成本的事情。

    類似黃世安的“安仁軍”,就屬於祖傳的基業,吃相上還算好看的。

    淥口戍、昭山鎮雖然大兵們自由度要高一些,可跟奴婢也沒什麼區別,五年奴婢生涯結束之後,人跟廢物一樣,除了繼續依附權貴,他們自己是找不到出路的。

    直到“勞人黨”奪取了潭州、衡州的政權,才終結了這些。

    學習班、講習所,長期的學習,才讓這些奴婢一般的大兵,明白了過去的人生是多麼的黑暗,甚至沒有“勞人黨”宣傳幹部到來之前,他們都不知道那是黑暗的悲慘人生。

    之後大量的地方軍底層大兵,願意為“勞人黨”工作,也是重新找回了自由人的思想和認知罷了。

    如今長沙前往湘南的鐵路上,大量維護鐵路、機車、山體等工作的巡邏隊,就是這些湖南本地原地方軍的軍人。

    株田縣成立之後,很多沒有了主子的大兵,除開投入到鐵路維護、險情預警等等崗位上之外,入籍株田縣,然後開墾土地、組建家庭,就成了更多的選擇。

    淥口戍附近的大片土地,也就是株田縣外圍,因為毗鄰大河,形成了一個迂迴的河灣,所以又稱“株田之洲”。

    株田縣人員最多的一個部門,叫作“株洲農墾公司”,這個“株洲”,就取自“株田之洲”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