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怪逆襲 作品

111章 有大漢特色的學田制度

    翌日,董明回到了明德書院。量荒地面積的事情,他直接讓戲志才負責了。後者開春就要去洛陽就官。在漢中的劉備給了他一個孝廉的名額。這是兩好的事情,劉備本來就要為國舉才。

    趁著戲志才還沒離開,“壓榨”一下他的剩餘價值。

    而董明自己,則在做更重要的事情。

    學田!

    說實在的,要不是劉威父母提出租地的事情,董明還真想不起來學田的事情。眼下既然想起來了,董明自然要將這個東西徹底東漢化。做一個有東漢特色的學田制度出來。學田制度如果能夠推而廣之,最少有兩個好處。

    一來有助於他明德書院附屬小學、以及以後可能出現的附屬中學的拓展。二一個,也有助於漢末的教育事業的發展。

    而且學田制度肯定不會遭到世家的反對。就目前來說,田也好、知識分子也好,都掌握在他們手裡。學田制度的推廣,不過是幫他們擴大影響力罷了。

    董明也清楚這一點,他不在意。世家坐大,本就是現實,再多一些影響力也沒啥。董明要的是大漢朝的讀書人群體越來越大。至於是世家教出來的,還是他董明教出來的,都沒關係。

    他有自信,學了他新學的學生,就光動手實幹這一點上,能把大多數傳統的知識分子,按在地上摩擦。

    更何況他還有後手,這裡暫且不表。

    董明一面在系統那裡全方位的瞭解了一下學田制度的發展沿革,一方面又根據漢末的實際情況做出了符合時代要求的修改。學田只能由官方來推動,所以董明做的學田制度規劃,都是以官方的角度來做的。

    修改的方向主要有兩點:

    其一,因為漢末的識字率太低了,識字率底下導致的接過就是,連官府都沒有足夠的識字的官吏。這種情況下想讓這些人出來教書,無疑是無稽之談。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利誘了。

    名也好,利也罷。總得吸引人才行。

    所以,董明的計劃是,以朝廷的名義,在各郡建立書院,各郡分撥學田。所有書院的老師,都給官位。學正、教諭之類的職位,最高秩比一千石,最低秩比百石。沒有實權,但是有俸祿,並且獨立於郡府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