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凰爭渡 作品

第三零九章 良性循環

    用這樣的方式,一點點的將他們的力量提升上去。

    雖然說不能一下子直接將一個合格的戰士給培養起來,但是也大大加快他們的提升速度。

    而且通過這樣的方式培養出來的戰士,雖然說根基有一些虛浮,但是對於自身力量的掌控程度,也並不太弱。

    所以說完全能夠形成一個合格的戰士。

    自然也不用擔心,他們空有強大的實力,卻不能夠掌控自己這一份力量,到時候也不過就是一個隨手可殺的弱雞。

    所以這個時候,哪怕是徐洛不再對自己的這些信徒進行賜福,但是有著吸附蟲存在的情況之下,後備兵力源源不斷地得以提升,因此毀滅軍團的人數,一直以來都在增長之中。

    哪怕是一支支的毀滅軍團的戰士,分散匯入到一個個方向之中,朝著不同的方向進行攻擊之時,也根本就不用擔心人手不夠。

    基礎戰士有了,在高層方面的話,有著羽族和大羅族的人充當其中骨幹,而且此時,除了他們這兩個族的人之外,剩下那些普通的戰士,這個時候也在一次次被徐洛進行賜福的情況之下,其中有著大量的人,進入到了黃金和傳奇級別。

    而且在這多年的時間之中,這個時候,在毀滅教廷之中,除了羽族那十三位半神長老之外,之後有著羽族和其他信徒也進入到了半神層次,使得現如今在毀滅教廷之中,半神層次的頂級強者層出不窮。

    畢竟羽族和大羅族,這兩個高等種族所提供的半神級強者的數量,就已經非常的恐怖了。

    更不要說後面的時候,自己所培養出來的那一些半神層次的強者了,雖然說這些半神並沒有達到半神的巔峰,凡人的極致,但僅僅只是進入到半神層次之中,他們就已經超出了傳奇這一個界限,已經觸摸到史詩層次。

    如果這個時候徐洛願意的話,完全可以將這些半神層次的人,接引進入到自己的神國之中,讓他們成為自己的從神。

    只不過徐洛壓根就沒有在意這一些,並沒有想過讓他們成為自己的從神。

    有著這麼多頂級強者,同時在那裡進行作鎮的情況之下,可想而知,現在的毀滅教廷之中,可謂是高手如雲。

    而且這個時候,隨著他們將第一座巨城徹底攻打下來,將巨城之中原本林立在那裡的一個個,神殿之中的神靈全部驅逐出去之後。

    這時的這一些毀滅教廷的人,這時正在計劃著進行搬遷。

    畢竟原本的時候,明光城實在是太小了,哪怕隨後的時間裡面,一直以來都被這些毀滅教廷的人進行擴建,但問題是一開始的時候,明光城畢竟僅僅只是一座小城市而已,而且雖然說這個時候的明光城,已經堪比大城的規模,但是明光城所在的地方,本身就不是交通要道。

    所以這個時候,明光城其實壓根就不怎麼能夠發展的。

    此時此刻它也只能是成為這一些眾多信徒之中的心目中的聖城而已。

    而現在的毀滅教廷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將他們的大本營,搬到那一座巨城之中,就讓明光城成為他們的聖城。

    只在一些重要的節日之時,讓那一些信徒前往進行瞻仰,相對來說的話,他們所佔據的這座巨城,這個時候已經成為附近一片區域之內的核心。

    他們在這一座巨城之中進行坐鎮的情況之下,到時候以這一座巨城作為核心,到時不管對任何一個地方進行資源掌控,都是非常方便的。

    而且一座巨城作為一片區域之內的核心,周圍大大小小的城市全部拱衛著這一座城市。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交通要扭等等方面全部都非常的發達,而且巨城之中能夠儲存大量資源的情況之下,到時候任何一座城市缺少資源之時,都能夠從巨城之中進行中轉,然後運輸過去。

    也就不用擔心,到時候某個地方缺少什麼東西之時,還需要萬里迢迢地從明光城之中運輸過去。

    當然了,這個巨城只不過就是一個開始而已,隨後的時間裡面,他們也會將更多的城市納入到他們的掌控範圍之內。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這座巨城只不過就是臨時的住所而已,之後的時間裡面,等到他們將東四區之中的主城,給攻打下來之時,那裡才是他們理想之中的毀滅教廷的主基地。

    此時因為毀滅教廷的人,實力太過於強大,不僅僅只是底下的戰士,哪怕就是他們所擁有的高手,也實在是超出了那些周圍所有的勢力加起來的總和。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制約他們不能夠進一步擴張下去的真正原因,就是因為這個時候他們沒有大量的後備人員。

    畢竟管理人員培養起來並沒有那麼快速,哪怕這個時候,一個個學校已經在毀滅教區之內建立起來了,但是這些人從招收然後培養出師,進入到一個個行業之中,並沒有那麼快速。

    對於這一點,一開始的時候,徐洛就已經注意到了,所以早早的就已經完成了佈局。

    甚至是開始在自由之城之中進行人手的招攬。

    但是因為一個城市之中眾多崗位的稀缺,不是一個兩個,在這樣的情況下,哪怕著招攬了大量的人手,但是此時隨著毀滅教廷的這些人正在不斷攻城略地之中,使得大量的城市,陷入到他們掌控範圍之內的情況之下,這個缺口一直以來都在不斷增長之中。

    不管是他們自己培養的人手,或者是在自由之城之中進行人手的招攬,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根本就不足以彌補得了這一個缺口。

    畢竟人手這個問題,不可能一直來都從自由之城之中招攬,前面的時候進行招攬,也不過就是權宜之計而已。

    隨後的時間裡面,隨著毀滅教廷的名望傳出去之後,很多在眾神大陸之上,到處流浪的頂級人才,也直接被她們吸引,然後自動跑到毀滅教廷之中去應聘。

    這一些其中有真材實料的人基本上都被留了下來,但是缺口仍然還是非常的巨大。

    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再如何頭疼也根本就無濟於事,只能是默默的等待。

    在招收了人手,或者是自己培養人手的情況之下,將這些人分配進入到一個個缺口之中,將這些缺口給填補起來。

    哪怕這個時候,缺口仍然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不斷的擴張之中,但是此時此刻,他們也只能是先將自己擴張的速度給放緩下來。

    當他們將一座城市消化的差不多了之後,將原本已經被掌控的非常強大的一些城市中的掌控者,調遣進入到這些剛剛被攻打下來的城市之中進行掌控。

    等到這些城市之中的亂局已經被撫平,這些城市之中的人民已經可以安居樂業的情況之下,就再次開始進發,朝著更遠的地方擴散下去,將這麼多的城市納入到掌控範圍之內。

    如果不管那麼多,直接一直朝著更遠的地方進行擴散下去,直接將一座座城市攻打下來的話,早在很久以前的時候,這些毀滅教廷的戰士,就能夠直接將整個東四區的所有地盤全部都給攻打下來,將所有的神靈全部都給驅趕出去,只是僅僅只是將這些城市攻打下來。

    只是不能夠將整個城市納入到自己掌控範圍之內的話,僅僅只是將地盤給攻打下來,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意義。

    畢竟將這些神靈全部驅趕出去,城市攻打下來,但是沒有納入掌控範圍之內的話,到時候這些城市,自然也會再次陷入到暴亂狀態之中,那樣一來的話,前面所做出的一切完全就只是無用功而已。

    所以明知道這個時候自己的速度非常的緩慢,但是毀滅教廷的這些人,也一樣是在穩紮穩打。

    這樣一座城市攻打下來之後就陷入到慢慢的消化狀態之中,一點點的層層推進速度慢是慢了一點,但是勝在比較穩妥。

    反正這個時候,他們只要將這些城市都給攻打下來了的話,到時候就可以有更多的後備人手可以進行抽調。

    此時之所以各個城市消化的速度如此緩慢,不僅僅只是稀缺管理人才,更關鍵的是,一旦毀滅教廷的人將這一些城市給攻打下來的話,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大刀闊斧地對整個城市進行改革。

    先將城市之中的那些頂級人才集中起來,然後開始在城市之中修建公立學校,公立醫院等等公益設施。

    畢竟這些東西是重中之重的,在這樣一個古代背景的世界之中,一旦普通人民生病了的話,到時候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很多時候,有錢的人可以進入到神殿之中尋求那些牧師的幫助,牧師可以將他們給治療起來,但問題是大量的普通人,根本就沒有這個條件。

    一旦生病的話,哪怕僅僅只是一個簡單的風寒,也一樣能夠要了他們的命。

    所以這個時候徐洛在一個個城市之中修建醫院,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旦有什麼頭痛感冒疾病的話,就可以進入到醫院之中進行救治。

    而一旦那些重症的話,到時候就可以讓牧師出手,這也算是變相的直接將牧師的工作量給減少了下來。

    不然的話,那一些權貴人員一個簡單的頭痛腦熱,也跑到牧師那裡去,畢竟牧師的精力就只有那麼多,在這樣的情況下,所能夠做的事情其實是非常有限的。

    而一旦他們的精力被這些權貴人士的頭疼腦熱牽扯住的話,到時候面對那些重症患者之時,他們就沒有足夠的精力,可以去幫助他們了。

    而現在修建了醫院的話,到時候情形弱的,就可以直接去醫院進行救治。

    只有在醫院救治不了的情況之下,到時候再尋求牧師的幫助,而一開始的時候,權貴人士自然是下意識的去尋找牧師的,但是到後面的時候,隨著醫院開始深入人心,當他們發現,簡簡單單的病,在醫院之中能夠得到救治,而不是花費重金去尋求牧師的幫助之時,他們自然也會選擇去醫院之中進行救治。

    哪怕是權貴人員,擁有著非常多的財富,但是請牧師出手一次的代價是非常巨大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再如何有錢的人,如果有選擇餘地的話,他們自然也是不願意去尋找牧師幫助的。

    畢竟如果只是簡簡單單的頭疼腦熱的話,誰又會願意把自己的錢丟進水裡打水泡呢?

    正因如此,所以醫院和學校這樣的公益設施,不斷在進行修建的情況之下,大大的拖慢了毀滅教廷的發展速度。

    但雖然說這樣的行進速度大大的拖慢了他們的速度,但不得不提的是,隨著大量的學校修建起來之後,越來越多的頂級人才直接從學校之中被培養出來。

    而且這樣的速度也會越來越多。

    畢竟學校多了之後,同時招收的學生就會更多,那麼培養出來的人才更多。

    培養出來的人才更多,就能在更多的城市修建學校,招收更多的學生,培養更多的人才,形成一個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