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泓 作品

第785章 超光速實驗(下)

    超光速實驗進行很多次,持續了將近一年多的時間,霍古它們總算是能夠將超光速技術實用化。

    期間它們發現了很多問題,例如。

    引力環的質量很大,雖然是動質量,但環內以接近光速圓周運動的粒子流可以近似的看作一個整體,挪動引力環所需要的能量等價於偏轉粒子束所需要的能量。

    而由於粒子束的引力,引力環的質子與質子緊密的貼合在一起,要挪動這樣一個達到中子星密度的物體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超光速生物體的轉向能力,是個很大的問題。

    如果是漣漪巨構這樣不移動的巨構生物,消耗的問題倒也沒什麼,因為隨時可以補充消耗,但超光速生物體可是作為可移動單位,若轉個方向都需要消耗巨量的能量,那就需要攜帶巨量的反物質。

    不然轉幾個圈就把反物質耗盡,還怎麼投入戰鬥?

    好在問題可以解決,同樣是利用負物質進行偏轉,通過將前方引力環一側產生的負物質釋放掉,當斥力失衡,超光速生物體就能做到轉向。

    而且消耗的能量非常的小,畢竟產出的負物質並不需要超光速生物體去投入能量,所以只需要消耗開關閥的能量即可。

    還有就是後端儲存負物質的結構環,隨著負物質的增多,斥力會增強,達到一定的峰值後,分子材料的電磁力已經沒辦法約束負物質,最初的實驗生物正是因為難以承受這樣龐大的斥力,導致後半段整體性撕裂。

    這個問題很麻煩,直接關係到超光速生物體所能達到的超光速上限。

    理論上講,超光速的速度至少可以達到宇宙大爆炸時的超光速膨脹速率,在一個普朗克時間內跑出數萬光年,輕輕鬆鬆,毫無壓力。

    但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封裝起來的負物質容器能夠承受如此強大的負物質‘萬有斥力’,等價於接近黑洞量級的萬有引力,萬有斥力的排斥力最起碼也不會低於黑洞量級。

    採集者們能夠運用的基本力就兩種,一種是電磁力,另一種是引力,電磁力材料也就是分子材料,想要對抗黑洞量級的力量,無疑是有些異想天開,而引力與斥力相對,兩者相遇只會互相中和,即萬有斥力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