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夏揚 作品

第五十二章、第五十三章 合一

    曹易反將一軍。

    都找上門了,還玩虛詞,這個項梁,和幾百年後三顧茅廬的劉備差遠了。

    項梁沒想到這位隱士這麼說,猶豫了片刻,改口道:“先生對當今秦皇有何看法?”

    這才像個梟雄該問的問題。

    “一統六國,結束數百年的紛爭,功莫大焉。”

    曹易給了一個偏向秦始皇的回答。

    這話其實也是曹易的心裡話,不管後來秦始皇做了什麼,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可以說是垂範後世。

    這個回答一出,項梁,項羽都變了臉色。這個隱士明明是楚國人,卻說出這樣大逆不道的話。

    “這話我贊同”

    來自現代的易小川,深以為然。

    他和曹易都經歷過系統的現代教育,潛意識都贊同大一統。

    “住口”

    項梁回頭呵斥。

    曹易一個外人,說出傾向秦始皇的話,他還能忍,易小川是他的弟子,傾向於秦始皇,他決不能忍。

    易小川趕忙低下頭,這一年的經歷生動告訴他,激怒了這位以嚴厲著稱的師傅,是要捱揍的。

    項梁朝曹易拱了拱手道:“看來先生和我等不是一路人,告辭。”

    說完,站起來,準備離開。

    “想要別人以誠待你,先要以誠待人!”

    曹易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

    項梁身子一僵,轉過身施了一禮,又坐了回去。

    這一次,項梁開誠佈公道:“自平王東遷,天下混戰數百年,期間滅國無數,死傷何止千萬,秦國至秦王嬴政登基,奮六世之功,席捲天下,黎民百姓方得喘息之機。

    然嬴政不修德政,每年徭役數十萬人修築長城,死於長城之下者不可勝數。

    貶良善百姓為囚徒者,凡數十萬,修築阿房宮、驪山皇陵,每月死於鞭笞、勞累,無算。

    窮兵黷武,以五十萬大軍征討南嶺蠻荒之地,士卒死於瘴氣、瘟疫者,數以萬計。

    不知體恤百姓,限令兩年半,開闢直道,動輒加以連坐法,服徭役的百姓或死或淪為囚徒。

    嬴政倒行逆施,早已人心喪盡,只待一死,必定天下大亂,請先生出山,助項某匡扶天下。”

    厲害啊!不愧是未竟全功的梟雄,一出口,就從道義制高點上完全壓制秦始皇。

    就算以後世的廣泛觀點,秦始皇的做法,也是利在後世,禍在當時。

    一個剛剛經歷統一戰爭、只有兩千萬人口的古代農業國家,不到十年裡,進行那麼多大型工程、行動,早已超出了百姓的承受能力。

    後來,隋煬帝楊廣,也犯過同樣的錯誤。

    一個大運河,死了不知多少萬人,逼反了多少萬人,卻奠定了唐朝的繁榮。

    唐朝詩人皮日休就作詩評論過這件事。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項居士既然坦誠相告,貧道也不藏著掖著,貧道有三個問題,要問項居士。”

    曹易說道。

    “先生請講?”

    項梁恢復禮賢下士的樣子。

    “第一個問題,秦朝若亡,項居士是自立為楚王,還是以先王后人為楚王?”

    曹易神情嚴肅,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一個擁戴楚國王室的遺老遺少。

    這個問題,對項梁完全不是問題,當即回答:“若是能找到先王后人,項某必定以先王的後人為王。”

    曹易點點頭,道:“第二個問題,項居士若是功業未成身先死,以誰繼承自己的功業?”

    原來的歷史中,項梁因為輕敵,死於章邯之手。

    項梁眉頭微皺,想了想說:“項某一生顛沛流離,沒有一兒半女,諸多侄子之中,以羽兒最為出眾,若項某不幸身隕,繼承項某功者必定是羽兒。”

    曹易再次點頭:“第三個問題,項居士以為以項羽的性格擔得起重任嘛?”

    項梁沉默了。

    他這個侄子,是天生的猛將,帶領大軍開疆拓土不是問題,可太驕傲,太自負了,沒有他壓著,別說重新一統天下,就是守住重建的楚國,都不一定能做到。

    “所以,項居士的功業還沒開始,就註定敗了。”

    曹易一臉平靜的說。

    項梁滿臉不解:“為何先生認為項某一定會提前戰死?”

    “小項居士應該把這兩天的所見所聞告訴項居士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