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煬 作品

第427章 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

    姜宇下令出發後,就將整個指揮權移交給了吳星海。

    吳星海是這次行動的總指揮,曹陽、列夫杰特·安德烈·瓦西里等一干高級將領都參加了該次行動。

    如今太陽系國的高級指揮官,大部分是當年參加過對三體星人,對pdc或艦隊國際的戰鬥的人。

    吳星海今年已經八十多歲,就現在人類的壽命而言,正值壯年。

    他所主導的軍事行動,從來沒有被人民失望過,在第二次對金星的戰鬥之後,人們給他起了個“太陽系之劍”的綽號。

    參與這次行動的軍艦有三千兩百多艘,都是各軍團裡的精銳,有六成以上的艦長或更高級指揮官,都是經歷過二次戰役洗禮的軍官或戰士。

    他們所用的戰艦也都是新式戰艦,武器威力和機動性又有所提升。

    另外參加拓荒行動的還有六百七十艘大型民用艦,每艘民用艦都載有一千名乘客。

    這些乘客大部分都是青壯年,是來自各行各業的技術骨幹和資深職工。

    將近四千艘各類艦船,每艘都裝備曲率引擎的話,會耗費大量的時間。

    而且也很浪費資源,因為曲率引擎在大部分時候是用不到的。

    所以科學院便開發了“星際多牽引曲率加速飛船”,簡稱“星際加速器”。

    星際加速器的外形,有點像是那種刷漆的毛刷手柄的樣子。

    曲率引擎就在“毛刷”的狹窄方向,另一邊則是十個或是三十個巨大的凹槽,每個凹槽都能緊扣住一艘軍艦或者民用飛船。

    如今太陽系國的軍艦個頭比起一百多年前天王星戰役的時候,已經小了很多。

    普通戰艦隻有兩三百米長,一百多米寬。

    而民用艦則比軍艦大許多,因為到新世界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飛船就是移民們的家,所以要滿足一千人的生活需求,各類設施都比較齊全。

    這些飛船的尾部都有固定設備,跟星際加速器的凹槽相匹配。

    在星際加速之前,各飛船都要固定在星際加速器上,然後由星際加速器將飛船推入光速航行。

    這樣節省了大量的成本,最關鍵的是節約了大量製造曲率引擎的時間。

    不然這支艦隊要想以同樣的規格啟航,起碼要再等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