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口鐵 作品

第1074章 不樂意

    那個時代的歐洲人對於戰爭理解的其實都差不多,再長時間又能打多久呢?什麼七年戰爭、三十年戰爭不過是聽著唬人而已,規模其實也就是毛毛雨啦。

    就比如後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主要參戰國的領導層幾乎都是一致認為戰爭頂多持續幾個月,壓根就沒有想到會打上四年那麼久。

    克里米亞戰爭也是如此,俄國最初覺得自己就是教訓一下土耳其,能費多少時間?至於英法也是認為只要他們一齊上陣嚇都能給北極熊嚇死,根本打不了多久。

    不光是對時間上判斷有誤差,對戰爭規模列強也是一致判斷出現了問題,他們壓根就沒有想到這場小規模衝突幾乎將整個歐洲都會捲進去,會有上百萬人在那裡廝殺好幾年,會死傷如此慘重。

    以至於有些歐洲史學家認為克里米亞戰爭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因為其血腥程度以及參展規模根本不是後面的那些什麼阿富汗戰爭、布爾戰爭以及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能夠比的。

    唯一在慘烈程度上能跟克里米亞戰爭叫板的也只有美國內戰,不過這是內戰,影響不到其他列強,自然不能跟幾乎所有列強都參與其中的克里米亞戰爭相提並論了。

    所以當李驍說這場可能爆發的戰爭持續時間特別長波及範圍特別廣的時候,科爾尼洛夫和納西莫夫都不太贊同。

    他們認為要麼持續時間特別長但參戰國家就不會特別多,自然波及範圍不會很大。如果波及範圍很大,牽涉到太多列強,那戰爭時間就不會特別長。

    他們的理由是,如果參戰的列強特別多,那大家都互相忌憚,不可能真的豁出命去以死相拼,頂多就是相互試探一下對方的底線,然後見好就收,最後用談判解決問題就成了。

    其實這也是維也納體系時代歐洲的常態,不然當年維也納會議開完,也會有這將終結戰爭的說法。因為在維也納體系框架下,歐洲大體上就是個互相制約互相平衡的體系。大家誰都拿誰沒有辦法,頂多也就是相互試探一下,哪怕就是動武那也是嚇唬人居多,更像是在談判桌上討價還價的手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