灃水森 作品

第325章 使命探索計劃

    在它們之間點綴著數千座大小不一的城市,這些城市無一例外地被茂盛的植被和湖水所環繞和掩映,加之貫穿南北的兩條大運河的串聯,使得其人居環境更加優美。

    高空中,放眼這片曾經風沙肆虐的不毛之地,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而驚歎。

    數以萬計的、造型各異的高樓大廈矗立在綠色和碧波之中,南北兩條直通大洋的運河貫穿於城市之間,陽光下,它們就像兩條泛著金光的玉帶蜿蜒向前、絕美絕倫。

    顏色各異的農田和一望無垠的草原就像兩塊鋪陳在大地之上的毯子,生機勃勃而綠色盎然;森林、山地和溼地更是一片翠綠,不同的樹木和花草爭相鬥豔、美輪美奐。

    一個環境優美、生活無憂的人類新領地就此誕生了。

    儘管如此,高懸在人類頭頂的那把達摩克里斯之劍仍然高高地矗立著,始終未曾放下,這一點,危機計劃署的官員們深知,普通的地球人也時感憂慮。

    根據地球人與泰伯星人所簽署的“戰略互信”協議,27年後,人類將永遠地告別地球,要麼前往火星,(火星也只能再呆147年)要麼前往宇宙深處踏上尋覓第二顆地球的漫長旅程。

    這個旅程是未知的、充滿艱辛和危險的。

    倘若在27年乃至147年之內無法趕走入侵的泰伯星人,地球人終將踏上這未知的尋覓之旅。

    未雨綢繆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才能為人類的未來而拼搏。

    為此,以斯內特和慄劍鋒為首的危機計劃署開始了著手籌備遠征宇宙的計劃,這一計劃被命名為“使命探索”計劃。

    該計劃將打造一支遠航宇宙的超級艦隊,駛出太陽系後將前往深邃的宇宙深層空間,在20光年的範圍內尋覓一顆適宜人類居住的新行星。

    該行星需要具備地球的一些硬性指標,比如,相近的重力環境、幾近相同的含氧量及適宜的溫度環境。

    20光年是被劉翰洋團隊精確計算過的,根據人類目前最快的星際飛船的速度和整支星際艦隊的建造速度而制定的。

    如果遠征艦隊在20光年內的某處,發現了一顆具備人類生存需求的星球,以人類最快的星艦速度---光速的65%為計算基準,單程需要耗費掉7年的時間。

    再加上建造星際戰艦所耗費的時間以及測試性適航以及艦員招募、訓練所耗費的時間,20年光年、27年被認為是一個較為穩妥的距離和時間表。

    27年之後,也是人類被迫離開地球的最後期限。

    所預測的時間和人類被迫離開地球的時間,兩者高度吻合。

    當然,20光年是在理想的情況下得出的數值,但計劃必須得有一個被執行的大致範圍和預期目標,尤其是實施這項人類史上空前絕後的、前所未有的遠征宇宙的計劃。

    毫無預期和沒有目標的計劃是危險和致命的。

    當然,人類也深知,在20光年的範圍內並不一定能尋找到一顆適宜人類繁衍生息的星球,所以,“使命探索”計劃並非只執行20光年範圍內

    (本章未完,請翻頁)

    的搜尋計劃。

    它只是該計劃的第一階段。

    依託於人類在火星上所居住的最後120年,危機計劃署又將該計劃分成了另外兩個階段,即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的探索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