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善官 作品

第22章 系統菜餚:戰斧牛排

    “戰斧牛排:擂牛帶骨眼肉,因其獨特的雙脊骨雙肋排結構,每隻牛可取26只完整戰斧,標準長度75釐米,重6公斤。

    牛排新鮮完整取下,以本系統提供恆儲櫃冰鮮層冷藏至少十小時。

    製作菜餚前以大粒海鹽及黑胡椒碎醃製30分鐘,入鐵板煎至雙面焦香,乾紅蔥,辣椒,月桂葉,整頭大蒜,牛油放入烤箱,熟後即成。

    上菜時以火酒點燃,燃以魔鬼椒粉末,

    提升筋肉強度,增加耐受力,勇猛無敵者,方可享此菜餚。”

    戰斧牛排源於大災變前,印第安語的說法為“tomahwakcut”,意即斧頭,是牛肋骨部位一種特定切法。

    對牛隻的年紀,所用的飼料以及牛排的尺寸都有相當有嚴格的標準,通常約6個月大的小牛在戒奶之後餵養70天再進行宰割,於肋骨部位切出長約30釐米的骨頭以及重約1公斤之連肉骨,由於形狀像斧頭,於是稱之為戰斧牛排。

    一頭牛隻最多隻能切出9~10份戰斧牛排,尾段肋骨因為太短而且肉不夠肥厚故不能切成斧頭狀。

    這樣奢侈的吃法在大災變之前一度非常流行,一份戰斧牛排大概是5-6人的分量。

    可以預見的是,林愁幾乎找不到系統菜單中的所有香料。

    “不管了,先搞定這隻擂牛。”

    林愁感覺很哀怨,這黑心繫統越來越喪病了,這tm真是末日系統來的?

    當然來說,講究的廚師像做出一份完美的牛肉菜餚,是要從殺牛開始的。

    大災變前老一輩人殺牛,“點穴”是最好的手段。

    牛通人性,殺牛之前,不能面帶殺氣,讓牛看見刀子,這樣死去的牛肉據說會苦澀僵硬。

    最好的屠夫會選擇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用手輕輕撫摸牛脖頸位置,待脖頸位置隆起一個兵乓球大小的鼓包,從這個位置點穴殺牛,牛不僅毫無痛苦,而且肉質更加鮮嫩美味。

    好的,現在讓林愁忽略這個關鍵的部分,從解剖開始,畢竟這隻擂牛已經死於意外,不可能讓它重新活過來再被林愁捅一次。

    擂牛實在是太大了,林愁破開肚子之後,費了半天力氣也沒辦法把牛分成兩片。

    毛球從林愁的肩膀上蹦躂噠的落下來,“嘰咕嘰咕?”

    探出無數細絲,束縛住擂牛的四肢,隨著林愁砍斷骨骼皮肉,牛身打開,“仰面朝天”的擺好了姿勢。

    將牛皮剝離軀體,展開鋪在地面。

    取出內臟,沿左側肋骨於脊柱的連接處均勻的將左側肋骨整扇與脊柱劈開,擂牛就分成了兩扇。

    兩條脊柱,兩扇肋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