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霽珊 作品

第316章 白與河

    兩個童年好友在日漸老去的城市裡慢慢長大,他們鑽過廠區鐵絲網,在空無一人的廠房裡捉迷藏、在長滿藤蔓的牆角吃冰棍兒、在荒草叢生的鍋爐邊捉蜻蜓、捕蝴蝶。

    難過了、開心了、有心事了,童年時的他們、少年時的他們,都會爬上高聳的煙囪,扒著生鏽的鐵欄,眺望遠處的白河。

    風吹亂了他們的頭髮,他們注視著這座城市,也被這城市注視,而他們的故事,便是貫穿整部影片的主線。

    童年、少年、青年、中年……故事很慢,幾乎沒有起伏,不過是平凡的兩個人的際遇,和兩段交織又分開的人生。

    你甚至也可以說它並沒有故事,它只是以白描的手法記錄下了兩個人的成長,與一座城市的變遷。

    與其說這是一部長達兩小時四十分鐘的電影,不如說,它是站在更廣闊的緯度面對塵世時發出的一聲嘆息,悠長、平緩,宛若在鋼琴上按下的一個單音。

    而蘇音在片中飾演的女配——也是本片唯一有臺詞的配角——便是女主劉白的母親。

    她是個既存在又不存在的人。

    在幼年劉白的視角中,母親是恥辱的、是骯髒的,是大人們口中“野雞”、“臭不要臉的女人”或“狐狸精”。

    鄉親的存在是劉白心底的一塊傷疤,讓她每時每刻都活在難堪和屈辱中。

    那時,她唯一的安慰,便是青梅竹馬的江河。

    可後來,他們還是分開了。

    劉白離開了家鄉,她在另一些城市、另一些河流邊長大,而母親則變成了她帶著永久愧疚的回憶,是她必須以一生去柔軟、去圓潤一顆砂礫。

    童年與成年劉白與母親的記憶,可以說這部電影唯一稱得上是情節的情節,若再誇張點說,你甚至能稱之為懸疑。

    母親到底是已經死了,還是依舊活著?

    她是劉白想象出來的人物,還是以魂魄的形式陪伴在女兒的身邊?

    沒有答案。

    在江河與劉白的眼裡,他們對這個人物有著各自不同的解讀,而無論哪種解讀,都與他們的家鄉不可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