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臥雪 作品

第四百章 圈套

    不過最令高柔頭疼的,卻還不是這個,而是司空府頒佈的一道內部訓令。在訓令中,梁禎委婉地表示,由於時值亂世,民心不定,因此當貧民與富戶發生糾紛時,作為官府,應該偏向貧民。以免這些本就一無所有的人,鋌而走險去作亂。

    而滿寵當日,就是按照這訓令的指示來判案的。

    不過,高柔也是個聰明人,雖然,他頗有將此案當作自己的政績來上報的想法,但當他意識到,這案子背後的牽扯太深,已經超出自己的駕馭範圍之後,他便立刻改了主意,決定用官場上管用的“拖”字訣來解決問題。

    滿寵的做法沒什麼大錯,高柔的做法也沒錯,但這世間上的事,有時就是這麼奇怪,兩個正確的誘因,偏偏誘導出了一個錯誤的結果。因為,這案子傳著傳著就傳到了一位正在鄴城閒居的名士耳中。

    這位名士不是別人,正是前北海相孔融。孔融這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自恃清高,且還有個愛好是針砭時弊。因此,當他聽聞有這麼一件冤案,且被高柔故意拖延後,當即大筆一揮,洋洋灑灑地寫了數百字的長文,來批評揭露此事背後隱藏的大問題。

    孔融可是孔夫子的後人,就算他的名氣可能不如袁紹、楊修這些出身四世三公的士人來得響亮,但他寫的文章,在士林之中亦是頗具影響力的。因此,沒多久,這件本來只不過是“家務事”的案子,就全面發酵了。

    當梁禎最終從令狐邵處得知事態的嚴重性時,孔融寫的文章已經在鄴城甚至整個魏郡都傳開了。梁禎立刻讓劉若去查這文章究竟有多火,結果劉若的回報卻讓他大吃一驚——有好幾個縣的紙價,甚至因此上漲了!

    梁禎只好找荀彧來商議對策,因為他也意識到,事情發展到今日這個地步,真相是什麼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此事對司空府造成的影響降至最低。

    “此事之所以會有今日的局面,皆因孔融。”荀彧聽罷,邊撫著長鬚邊道,“司空若能將孔融誅之,則困局自解。”

    荀彧說得沒錯,因為這街頭巷尾傳唱這件事的人,多半就是湊個熱鬧,因此,只需將孔融這個將事捅大的人給殺了,那其他人也就不敢開口了。

    但梁禎聽罷卻僅是一笑置之之,事實上,他身邊的人都在勸他除掉孔融,但他卻一直不為所動。為什麼?因為孔融可不是普通的士人,人家除了有孔聖後人的加持外,還有“天下才俊之望”這個光環護身。說白了,就是孔融名氣實在太大,殺了他,是必然會在士林中引起軒然大波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