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心九淺 作品

第三百九十二章 銅壺滴漏

    蕭瑟想要做的時間,其實就是時鐘,可這個時候沒有電池,沒有發條,她也就只能做其他的。

    最好做的是日晷,可日晷只能在有太陽時才能使用,一旦沒了太陽,那就不能用了。

    特別是現在是風雪天,太陽都沒有,日晷完全沒用,只得做個可以在風雪天來用計時的。

    如此,蕭瑟就想到了漏刻。

    漏刻在許多博物館中都有記載,其原理記住,再加上當時看到的實物,想要做出來,應該不難吧?

    漏刻始源於黃帝時代,發展於商代,總共為100刻。

    漢代改為120刻,南北朝改為96刻和108刻,到明末時期,才確定為96刻。

    直到洋鍾傳入華夏,中原都是一直用的都是漏刻。

    漏刻最開始就是兩個壺滴水,上面壺叫洩水壺,下面的接住水的壺叫受水壺。

    受水壺中有一根刻度表,當洩水壺裡的水滴落在受水壺中,刻度表就會上升,人們就能通過這個刻度表,知曉現在什麼時間。

    由於受水壺中的水慢慢多起來,洩水壺中的水慢慢少時,它滴落水滴的時間就慢了,時間也就不準了。

    大概秦朝時,漏刻經過改良,由一個洩水壺,變成了三個洩水壺,水依次滴落在受水壺中。

    這個被稱為銅壺刻漏,精準度為十幾秒之內。

    北宋的燕肅覺得時間不準,太過繁鎖,於是他改良了蓮花漏,一直普及到老百姓中。

    蕭瑟現在要做的,就是銅壺刻漏,部落有鐵,可以做鐵桶來用。

    可是鐵和水長時間在一起,水會把鐵氧化掉,所以蕭瑟就打算用石頭來做壺。

    她找到石代,讓其打造四個石壺,壺底的最邊緣開個小洞,來用做滴水漏。

    受水壺中要有刻箭,蕭瑟找到木什,用刨子做了一個浮標,然後做了一把刻尺。

    蕭瑟看著刻尺,美滋滋的想著,她要在上面刻字,然後告訴族人們,這漏刻要怎麼看。

    午食間到了,阿蘭來喊蕭瑟和阿茶去吃午食,蕭瑟想做好這個再去,便讓阿蘭先去吃。

    沒一會兒,夜風來了:“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