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非牛 作品

第一百四十五章:首戰用我,用我必勝

再者,咱還有‘黃河船隊’,大小船隻三百多艘,往來大河兩岸,賊兵無船,更無水軍,只能在岸上幹看著,正是咱轉運兵馬軍資的一大利器。”

眾人雖知陳忠是永寧伯暗伏在豫北的一條線,但除了少數幾人略知根底,餘者聽了他剛才這番話,無比感到震驚——永寧伯謀劃好深,竟早在豫北留了如此一支力量!

永寧伯張誠的小舅子,邙山民團中部聯防練總楊家二公子楊世傑,忍不住也在一旁接言說道:“還有我們民團也不是吃素的,邙山二百里地界,數十萬丁口,同仇敵愾,皆視流賊為死敵,若永寧伯有所需要,無論丁口,還是錢糧,皆可供給一些。”

參謀將軍王元景在此刻接言道:“還有小袁營,雖然要在武安境內整訓,然其汰選下來的丁壯,卻可以擔負轉運軍資之責,咱總不能就這樣白養著他們兩萬多人吧。”

鎮標營副將何振雄這時也開口說道:“就算小袁營按此前約定,不宜同李賊正面接戰,然在北岸負責押運守護我師糧草和大營,總不會做不到吧。這樣我軍便可全師渡河,將主要力量都壓到李賊對面,便不怕他來分割包圍。”

孫時相卻接言說道:“我不可全師渡河,北岸不可不留一支勁旅。”

“根基所在,怎可假手於人?”

永寧伯張誠肯定了孫時相的話,他接下來又對何振雄說道:“振雄所言,還是很有見地,袁時中所部少則一月,多則三月,必然完成整編,咱總不能讓他數千人馬吃乾飯。

其小袁營主力擔負江北各處要地的守備警戒之職,汰選下來的丁壯,挑能幹的成立一支‘運輸隊’,專司軍資轉運之責,餘者老弱婦孺則做些縫縫補補,以及為大軍燒飯的事情。”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了許久,他們甚至連開封戰後,如何在中州大地上繼續發揮“結硬寨打呆仗”的戰略,一點點饞食和壓迫李自成和羅汝才的生存空間,直到將他們徹底擊垮。

在眾人一句句的肯定和誇耀聲中,張誠不由在心底泛起一絲愧疚之意。

其實,這個“結硬寨打呆仗”的法子,並非是他自己想出來,而是從另一位後世能人身上完全借鑑過來,說白了就是妥妥的抄襲。

想當年,太平軍初起事的時候,一路破關斬將,攻城略地,簡直如入無人之境,那可真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一般,只兩年多時間就幾乎攻取江南半壁江山,更數次攻擊到北京城下。

張誠觀闖王李自成入河南後的表現,就覺得與後世太平軍十分相像,都是聲威壯大,勢如破竹,如這樣的一支軍事力量,那是十分不容小噓的。

所以,在來援河南之前,張誠便在暗暗思考應對之策,畢竟勇毅軍雖然也很強大,可張誠也不想將自己辛苦攢下來的家底,全都消耗在與李自成的拼殺之中。

就在進入豫北彰德府境的時候,他猛然間想到了曾國藩的事蹟,並由此聯想到他的“結硬寨打呆仗”戰法,這可是曾國藩歷經無數次失敗,更三度投河後才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

也正是憑藉著這個戰略方針,曾國藩在與太平軍拼殺的十餘年間,逐漸扭轉頹勢,直到最終將太平軍徹底平息消滅掉。

如果只考慮救援開封,確保開封城不被李闖賊軍攻破,張誠完全無須如此大費周章地提出“結硬寨打呆仗”這一全新軍事理念。

但他考慮的更為全面,最主要還是為了將來在中州大地上,如何同李自成賊軍的長久為戰,並且還要極大地保存自己,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伯爺,這個‘結硬寨打呆仗’的法子,似乎與遼東對抗建奴的法子,頗為相似啊!”

胡以溫不愧是見多識廣,他因自己年資尚淺,適才只是安靜地聽著大家議論紛紛,並未發出一言,此刻他見大家都說得差不多,自己也思考得更為明白一些,便即說出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