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非牛 作品

第一百一十八章:制衡之術

面對大明如今內憂外患兼具的情形之下,崇禎皇帝可不敢再行自毀長城之事,在位十餘載,經歷過無數次失敗的他,多少還是有所成長的。

對那些只會動嘴皮子的無能官將,他絕不會有所憐惜,自會用鐵腕懲處,但對張誠這樣既能上陣殺敵,又對自己俯首帖耳的武官,確為現下難得之人才。

…………

“權謀無跡,唯有制衡行其道!”崇禎皇帝耳邊不由傳來昨日召對時,內閣首輔周延儒的的話語聲。

“……對難於制衡之人,可再培植一人,以分其權,而弱其勢,此即為制衡之術也……”周延儒也是敢言,不過他所說的確為至理名言,也是當下時節能夠採用的唯一手段。

“元輔,今東虜勢弱,遼東無事。洪承疇極具才幹,熟知兵略,可否入調內地,督軍剿賊?”

“皇上,錦州一戰,雖使東虜退卻,然其實力尚在,隨時可出擊遼鎮邊城,甚或再次入寇京畿,也未見不可。”

周延儒委婉地勸阻崇禎皇帝道:“洪承疇主持遼東,職責重大,更頗有建樹,去歲錦州城下退敵,雖張誠建功最著,然亦賴洪督調度有方,指揮得力。

微臣以為,洪承疇不可擅離遼東,以防備東虜再犯,遼東不可有事,錦州不可有失啊。陛下!”

崇禎皇帝也以為周延儒所言,十分有道理,他思索片刻又發問道:“元輔以為,制衡之策,當如何……?”

周延儒並未直接回話,他先是淺淺賣個關子,沉默片刻,假裝思索,才緩緩開口道:“徵虜將軍吳三桂,錦戰建功,僅次於張誠,其麾下兵馬亦是精悍勇猛,且同為少年英雄。

臣以為,吳三桂與張誠二人,一東一西,守護京畿要地之安全,陛下當賞罰分明,不可厚此薄彼,寒了忠勇將士之心啊!”

“徵調吳三桂入豫剿賊,元輔以為可否?”

“陛下聖明,吳將軍雖為守遼主力,然現如今東虜新敗,一時恐無力再犯。”

周延儒雖表露出同意和支持調吳三桂入關的意思,卻又不想將來落人口實,便隨即補充道:“不過,遼東之事,當決於洪督,陛下可垂詢洪承疇,看可否抽調吳三桂麾下一部勁旅,入豫剿賊。”

崇禎皇帝並未聽出周延儒言語中的推卸之意,還當他思慮周全,確確實實是在真心誠意的為國謀事,不由脫口感嘆:“先生,真不愧為謀國之臣,慮事之深遠,朕亦不如也!”

自打前閣老、督師楊嗣昌在沙市殉國後,崇禎皇帝的身邊再無可以依靠之重臣,如陳新甲這般雖頗能任事,但卻總不如楊嗣昌那般可以為之謀事。

而周延儒此番進京之後,在首次朝覲崇禎皇帝時,提出諸如釋漕糧白糧欠戶、蠲免民間積年拖欠賦稅、凡兵殘歲荒地方減免今年田賦、寬宥戍罪以下人犯、復詿誤舉人、廣取士額、召還因言事而遭貶謫的官員等施政建議。

崇禎皇帝無不應允,並賜宴為之洗塵,待周延儒離去後,更大喜道:“還是他!”

由此可見,崇禎皇帝對周延儒可是寄予厚望的,期盼自己能夠在他的輔佐之下,幹出一派中興大明的氣象來。

崇禎皇帝更因此稱呼他為“元輔”、“先生”,而從不直呼其名,每每召見之時也頻繁賜坐、賜膳,他更是在給周延儒的閣揭上批寫道:“朕倚先生如左右手,不可以朕一言一事之失輕棄朕。”

…………

“陳新甲,遼東入援兵馬,何時抵京?”

乾清宮裡,崇禎皇帝又一次變換了話題,陳新甲對此早已習慣,並不以為意,然永寧伯張誠卻是一驚:“此前,並未曾聽聞,朝廷要調遼兵進京啊!”

“回皇上,經與洪督商議,決定徵調吳三桂麾下兩千遼東鐵騎,由其營中游擊胡心水統領,入豫協助剿賊,照時間算來,也就這三五日間,便可趕至京城附近。”

聽了陳新甲的回話後,崇禎皇帝不由閉上雙目,整個身體靠在寬大的御座上,養起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