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非牛 作品

第四十八章:軍民一家親

永寧伯張誠給每個人身前的案几上,都擺了一個烤土豆或是烤地瓜,整個小議事廳登時便飄滿土豆和地瓜的香氣。





老將郭英賢可是才第二次吃上這香甜可口的烤地瓜,他將熱氣騰騰的地瓜捧在手裡,上去就是一口,急急嚥下。





他張著大嘴向外呼著熱氣,直覺得嗓子裡猶如一團火似的,但烤地瓜那又香又甜的味道卻使他十分享受和著迷。





“老郭,你慢著點嘛,小心燙破嘍你的大嗓子。”





“哈哈哈……”





隨著永寧伯張誠的一聲說笑,議事廳內登時便響起一陣鬨堂大笑,剛才那股略顯緊張的議事氣氛霎時便一掃而空。





眾人都是喜笑顏開,相互間更肆無忌憚地開起玩笑來,惟有勇毅軍的總鎮撫賀飈見此情景,不由暗自搖頭嘆息,卻也是無可奈何。





其實,張誠自從被崇禎皇帝御封為永寧伯爵之後,就發現麾下各將官們與自己似乎也變得微妙了起來。





倒不是眾人有何新的想法,他們對於張誠的忠心並未改變,反而隨著張誠的不斷升官晉級,大家也越發覺得跟隨他是一個十分正確的選擇。





只不過,如今的張誠可不止是他們的將主爺,也不僅僅是宣府鎮的總兵官,他更是大明皇朝的永寧伯爵,那可是超越品級的存在啊!





要知道,即使是在宣府鎮二百餘年裡,也沒有幾任總兵官能在生前獲封伯爵,而他們更是幾代人都未必有機會得見一位當朝伯爵。





可如今自家將主爺已經是當朝永寧伯爵,他們自然是會對張誠更加尊重,所以當面也就顯得有些許拘謹,雖個人忠心未變,但看上去卻也有一絲生疏。





為了改變這一局面,張誠不止一次對自己的心腹愛將們言說,在外人面前裝裝樣子無所謂,但自家人在一起的時候,還是要像兄弟般親近才對。





正是基於這一想法,他才會在議事的過程中親自下場,為幾人分發烤土豆和烤地瓜,來緩解一下現場的氣氛。





要說這土豆和地瓜,可真是讓張誠治下的北路受益匪淺啊!





土豆就是“馬鈴薯”,而地瓜則是“紅薯”,不過在這個大明末年時期,它們都有一個相同的稱呼叫做“番薯”,都是在萬曆年間陸續傳入大明南方的廣東一帶。





如在明代神醫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中,就記載了“馬鈴薯可以治療病後脾胃虛寒,氣短乏力。”的內容。





而曾任文淵閣大學士、內閣次輔的大明科學家徐光啟,因父喪正居住在松江府家中時,得知福建等地種植的番薯是救荒的好作物,便自福建引種到上海,隨之又向江蘇傳播,收成頗佳。





他的著作《農政全書》更是全面記載了“番薯”傳入大明的過程,以及其栽種的方法等等內容。





這些事情在大明北方或許尚未傳播開來,但作為一名穿越者的張誠,卻是十分真實地知道土豆和地瓜對於緩解饑荒的貢獻。





所以,當他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是真的穿越到大明末年時候,腦子裡便一直有土豆、地瓜、苞米等一系列農作物的影子,久久揮之不去。





經過他的不懈努力,現在這些新的農作物在宣府北路都有種植,雖然其產量尚未能夠達到後世那般恐怖的高產,但也有很大的優點。





這些張誠新引進過來的農作物,對於土質和水分的要求並不十分苛刻,因此其種植的時候幾乎並不佔用原有耕地。





永寧伯張誠引導大家多利用山林、沙地、鹽鹼地等處種植這些作物,且還不須像穀物那般細心打理,便可有不俗的收成,極大地緩解了北路地方的糧谷不足。





正是土豆、地瓜、苞米連東路都已廣泛種植了起來,就連他們的新名字都是張誠按照自己後世的記憶,給確定下來的。





如今,隨著張誠率軍進駐宣府鎮城赴任總兵官一職,這些新的高產農作物還會在鎮城,甚至在整個宣府地方大範圍種植。





而現在,鎮朔將軍府小議事廳內的眾人議論了會河南寇情後,又將話題拉回到眼前鎮城這邊。





目前需要做的有三件事,其中最為緊要的便是威遠、騰蛇、白虎三營的駐地營區建設工作,畢竟不能使這些肯為自己捨命的忠勇將士們,總這樣風餐露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