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非牛 作品

第四十二章:民心

 此一去恐怕就再無機會回返北路和東路的家鄉了,所以,許多的健婦營女兵們都要帶上眷屬一同前往鎮城。 

 不過,也並非是所有的健婦營女兵都帶眷屬前往鎮城,她們中許多人家中還都有老人在,而且孩童也都已長成了少年,如今不是在各堡小學堂讀書識字,便是已進入工坊等處做工,甚至有些還考入工學堂,已經無須再跟隨在她們的身邊。 

 但即使如此,也仍有過千的健婦營眷屬要隨軍前往鎮城安居,如果再加上勇毅軍各營將士們的一些眷屬,又何止是數萬人丁? 

 為此,張誠特命健婦營的中軍三百騎兵,這一次隨同開拔往鎮城,擔負沿途護衛與照顧女眷之責。 

 而左、右兩部的步兵則暫留赤城,待鎮城那邊的各營駐防區劃定完畢,營房、校場都建設完成之後,再護衛著將士們的眷屬一起開拔。 

 就連先期開拔往鎮城駐紮的騰蛇、白虎二營,以及即將護衛著永寧伯張誠前往鎮城的威遠營,也都各留了一部步兵在北路,等待著護衛各營隨軍眷屬前往鎮城安家。 

 對於勇毅軍將士攜帶家屬往鎮城安置一事,永寧伯張誠可是給與了全力的支持,非但命各營留一部戰士充為護衛,更是為每戶遷徙的眷屬報銷沿途一切食宿費用。 

 他之所以如此鼓勵勇毅軍將士帶著眷屬一起前往鎮城,無非是要增加自己在鎮城那邊的人望。 

 雖然,張誠的家族在宣府也是軍門世家,但近幾代卻是逐漸凋零起來,傳到他父親一代只有兄弟二人,且張誠的父親又是英年早逝。 

 幸而他的叔父張巖藉著祖上餘蔭,再加自己也是拼了老命,憑一路拼殺出來的軍功,硬生生做到了宣府參將一職,這才守住張氏一族在鎮城的基業。 

 可因張巖不喜與那些庸碌貪腐的同僚往來,在鎮城將門和武官的圈子裡很受排擠,但張巖畢竟是靠著實打實的軍功戰績升上來的參將,眾人也是拿他無法。 

 不過,張巖也因此而在鎮城武將圈子中顯得形單影孤,平素也只與總兵楊國柱、參將劉廣武還有一些來往而已。 

 正是因為張巖的堅持守正,不肯同流合汙,才造成了他們張氏家族在鎮城周邊只有幾處孤零零的莊園,且規模也都是不大。 

 所以,張誠此番才極力鼓動勇毅軍各營將士,攜帶家眷們隨軍遷居鎮城周邊安家,他的想法是以此來壯大自己在鎮城的群眾基礎。 

 而這些在鎮城周邊安家的勇毅軍將士,今後為了守護自己的美好家園,他們也會更加忠誠於張誠,毫不保留地堅決執行張誠下達的每一個軍令。 

 因為他們的家就在鎮城安置下來,執行張誠的軍令也就是保護自己的眷屬,隨著遷居鎮城勇毅軍將士家眷的增多,對於張誠本人來說也將進一步形成一呼百應的有利局面。 

 ………… 

 二月初六日,永寧伯張誠在威遠營將士們的護衛下,率領數千大軍離開了赤城堡,浩浩蕩蕩地向著鎮城方向而進。 

 從赤城堡外一直到樣田堡,沿途不斷出現給永寧伯送行的人群,他們或百餘人、或數百人聚集成一群,在沿途對著行進的大軍跪拜送行。 

 偶爾還會有一些上了年歲的各堡鄉老,代表沿途軍民攔住永寧伯的車架,獻上一筐筐、一籃籃的當地特產。 

 對於人們的熱情,張誠自然不會冷漠以待,每每遇到有鄉老出來攔阻,他都會吩咐駁夫立即停車,親自接待那些鄉老。 

 而一旦發現其中有老嫗的時候,永寧伯還會吩咐張成芳去請夫人季軒竹過來,與她一同接待眾位鄉老。 

 自此以後許多年裡,宣鎮北路的人們都在傳頌著永寧伯和夫人是多麼的親民、愛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