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非牛 作品

第八十五章:炮陣(求收藏、投票)

在陳九皋的指揮之下,山崗上的明軍炮陣已佈設完畢,大小各炮正在緊張調試,校準射程與射界,清理炮膛、裝填子藥和炮子等等準備工作。

依神機營的固有戰術,這些火炮將佈設在戰車排成的車牆之後,依據各炮射程分為幾個批次輪番發射,再以軍士手中的火銃和火箭車配合使用。

如此,遠近相宜,銃炮、火箭等各類炮火源源不絕,輪番轟射,直至來襲敵人前軍崩潰之時,列於炮陣後的騎軍,再密集衝殺而出,驅退殘敵,追擊以擴大戰果。

此種戰法形成於成祖北征之際,已在大明傳承了二百餘年,所以說神機營的戰術還是很成熟。

只不過,每到王朝末期,許多前時成型的制度、戰法等等都會崩壞,神機營就在此列,現在的神機營已沒有能戰之騎兵,而只剩下躲在戰車後,膽戰心驚打炮射銃的火兵罷了。

就見炮陣上諸門火炮旁,都有好幾個炮手伺候著,觀測手、裝填手、清膛手等諸兵一一具備。

這些兵士中就屬那些觀測手,盔甲最為華麗光鮮搶眼,一看就知是勳貴子弟,因為他們的言語舉止之中,都有類似陳九皋、符應崇的味道。

紅夷大炮自萬曆年間傳到中國後,因其在炮身的重心處兩側有圓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為軸可以調節射角,配合火藥用量改變射程,並設有準星和照門,依照拋物線來計算彈道,精度很高,當時便被福建地方有所仿製。

而後,由於遼東戰事頻仍,於天啟二年,以徐光啟為首的西法黨通過教會從葡萄牙人手裡引入的火炮,被首次叫做紅夷大炮。

自此便開始了大批量仿製和改進紅夷大炮的進程,明朝仿製並改進的銅鐵複合版紅夷大炮,曾在葡萄牙裔東亞歷史學家託尼奧·安德拉德所寫的《火藥時代》中,被稱為“十七世紀全世界最好的火炮之一”。

而在大明朝廷內部,也認為紅夷大炮的觀瞄與打射之術,實乃軍國秘技,不可使北虜與東奴知曉,亦不可使內地流寇知悉,因此只讓可靠的勳貴子弟習練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