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非牛 作品

第二百八十三章:似乎不合常理?

            睿親王多爾袞作為清國皇帝黃臺吉欽定錦州方面大軍的最高統帥,自然不敢對明軍的進攻掉以輕心。

早在數日之前,他就開始調派人馬加以防備,為此更是從錦州城下抽調了大批漢軍旗士卒,派往女兒河岸各處佈防,以阻止明軍登岸。

而同樣擅使火器的天佑軍、天助軍,以及朝鮮軍也多被派上河岸防線,唯獨孔有德親率一部天佑軍,帶同那三十六門清軍新鑄的紅衣大炮,因不能確認明軍主攻方位,仍駐在錦州城西南未動。

女兒河北岸各處適合登岸的地方,都各有一部漢軍駐紮守衛,多爾袞是想借助他們的銃炮之利,在遠距離擊殺渡河明軍人馬。

滿洲八旗與蒙古八旗各部兵馬,除了在女兒河南岸與小淩河東岸駐守未動外,也已都集中在錦州城的西面、南面。

多爾袞的意圖很明顯,他就是想要借漢軍、天佑、天助各軍,以及朝鮮軍的兵馬,來消耗明軍的炮火和銳氣。

說得直白一些,多爾袞就是想拿所有的漢軍與朝鮮軍來充當炮灰使用。

自大明薊遼總督洪承疇率援遼明軍到達松山之後,雙方几場大戰,雖也殺死殺傷明軍過萬人馬,但清軍這一邊的損失也是不小。

不論滿洲八旗,還是蒙古八旗,都有勇士或死或傷,這場仗打到此時,已無一個旗是完整無缺的,包括黃臺吉親領的滿洲兩黃旗也是如此。

要知道為了這一戰,黃臺吉可是召集了全國所有的壯丁,進行了一場史無前例的舉國動員啊,像這樣的軍事動員行動,在清國的歷史中一共才幹過兩次,除了這次的“國運之戰”外。

便是後來闖賊李自成攻破大明京師,滅亡大明朝廷之後,駐守山海關的明總兵吳三桂“借虜平寇”,清國才進行了第二次舉國動員,一舉完成了大清國的建國之戰。

多爾袞算是十分幸運,他親身趕上了這第一次的舉國動員,而另一次的舉國動員,又是他親自下令發動的,當時的他可謂是舉世無兩。

當然,現在這裡還有一個極大的變數,那就是這第一次舉國動員,因為多了張誠這個“天殺星”,似乎就此打亂了清國的一切計劃。

可以說,張誠已經成為這一場錦州之戰中,最大的不確定性!

這一戰的結局,也因此而成為了一個懸念,而清國的未來也在這一刻,變得無比微妙起來。

許多心思敏感之人,已然在暗中悄悄的做起了準備,他們對於黃臺吉的身體狀況十分敏感,更對於未來何人會繼承黃臺吉的帝位,而暗自揣測起來。

其實,任何王朝都是如此,每當先帝身體抱恙之際,往往也是朝局出現動盪跡象之時,有多少王朝就是這麼動來動去,而最終消亡於歷史長河之中?

…………

看著眼前的地圖,明軍陣仗很大,他們的兵力似乎佈滿了錦州南面的女兒河段。

錦州西郊外,清軍大營的中軍帥帳內,人頭攢動,幾乎滿帳盡是鎏金盔甲,個個盔尖高高挑起,上面飄蕩著五顏六色的盔纓。

議政大臣、戶部承政英額爾岱,此刻還未啟程前往義州,所以也在此間共商軍事,他盯著地圖看了許久,忽然間不由得眉頭一皺,口中喃喃自語道:“哪裡不對呢?”

多爾袞、代善與濟爾哈朗等幾人也聽到了英額爾岱的話,各人都是心有所動,不由對著那副地圖仔細端詳起來。

國史院大學士剛林抬眼與秘書院大學士范文程對望,見其正對著自己點頭不已,便開口向英額爾岱輕聲問道:“他塔喇承政,可看出有什麼不對?”

多爾袞聽得剛林的問話,不由也皺眉望來,似乎想聽聽英額爾岱如何回答。

英額爾岱的目光仍停留在地圖上,他撫須說道:“據探子哨報,明軍各營兵馬盡出,沿女兒河一字排開,似有大舉之象。

可宣府張誠所部兵馬,唯獨不見有何動靜,這……似乎不合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