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非牛 作品

第二百八十章:能臣與梟雄

            面對洪承疇的問詢,謝四新也是一臉的無奈,他苦笑著搖頭說道:“我雖與長伯算是至交,且長伯也是少年英傑,遼東將門翹楚。

然卻是不得不言,長伯遠遜鎮朔將軍矣!”

洪承疇聞言,也是慨然嘆道:“是啊。”

他的心中也是明白,張誠雖也是宣府軍門出身,然發跡卻是在其叔父參將張巖死後,可見他幾乎是憑藉著自己的力量崛起,並未得到家族的助力。

其實,無論身處任何時代,那些居於底層的人士總是很難出頭,尤其是在大明末期的軍中,即使立下些許軍功,也很有可能被上官貪汙,佔為己有。

但是若能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拼搏出來,步步升遷,而身居高位者,無不是堅毅果斷之士,如此相比之下,吳三桂這一路升遷過來,似乎太過順利了些。

雙方在本質上的比較,便如同雞蛋與堅石的區別!

洪承疇心中感慨萬千,雖然他自到任薊遼總督之後,便開始在遼東軍中,大力扶持提攜吳三桂,如今他已升任寧遠團練總兵一職。

但這其中既有吳三桂自己的努力,也有其背後龐大的家族宗派勢力支持,而洪承疇的扶持與提攜,也只不過是助力,使得這一結果提早出現罷了。

因此,若是想以之與張誠互相抗衡的話,卻不得不說,洪承疇這一番操作所產生的效果,還是太弱了。

自援遼大軍進抵松山以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得看宣府軍,而張誠的存在,也已儼然成為十幾萬援遼大軍的精氣神和頂樑柱。

而如今,鎮朔將軍張誠已不止是明軍的戰力擔當,還是他們戰勝韃虜的信心所在,更是猖狂得不可一世的奴賊,噩夢所在。

現在遼東的大明官將,還有誰敢對張誠不敬?

就說薊遼總督洪承疇,他也只敢不用張誠,卻不敢對張誠不敬,若是做得過分了,張誠一樣不會給他好臉子。

此時,謝四新雙目深沉的望著遠處,忽然說道:“張誠此人,胸懷韜略,滿腹奸詐。若生於治世,當可為一代能臣,可現在學生恐其或成為亂世之梟雄!”

洪承疇的身軀微微一震,雖面上神色未變,但若細心之人或可發現,謝四新之言對他觸動頗大。

只聽他沉聲說道:“昔日孫白谷曾與我言,張誠此人看似恭順賢良,實則鷹視狼顧,心思極深,暗藏很大野心。

吾卻沒有放在心上,當日張誠還不過一遊擊爾,可眼下……”

洪承疇說到這裡,緩緩抬起頭望向東方初升的太陽,此刻雖也十分明亮,光芒到處,使人頓感溫暖,可卻也並非不可直視。

忽地又道:“萬望鎮朔將軍,能夠謹記忠義為國的道理,否則,他恐怕會比東奴與流賊更為可怕。”

這可真的是“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

洪承疇此時對於鎮朔將軍張誠的擔憂,未曾想日後卻成了自己所為之事。

歷史上,正是這一次松錦大戰,明軍十數萬能戰之軍盡喪,而洪承疇本人也在松山城破之時,被清軍俘虜。

然他卻未能謹記忠以為國的道理,終於投降清國,從此淪為貳臣,為世人所不齒。

而崇禎皇帝當初,以為他身死殉國,下旨稱讚“洪承疇節烈彌篤”,並指示“速與優旌,以慰幽忠”,此後又下聖旨,對洪承疇賜祭九壇,設立祠堂,議定諡號。

然洪承疇投降清國之後的表現也更為亮眼,他被授予“太保兼太子太師,經略湖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五省,總督軍務兼理糧餉”之職權,清國皇帝更下旨“吏、兵二部不得掣肘,戶部不得稽遲”。

正是有了如洪承疇、吳三桂這些漢奸貳臣的衝鋒陷陣,才加速了明朝滅亡,使得清國僅憑區區二十萬人,便一統天下。

正是“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試想一下,若當初洪承疇真的在松山城破之際,與邱民仰、曹變蛟、王廷臣等忠臣良將一同死難殉國,豈不是與他們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