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非牛 作品

第一百六十七章:槍口抬高一點點

            清軍的重炮都已撤走,就算留下了一些火炮,其威力也多有不足,而朝鮮軍的鳥銃也許有些威脅,但那也只是對別人。

宣府軍將士盔甲盾牌齊備,且相對又很分散,此時,他們是以甲為單位來進攻,而朝鮮軍早已習慣了三段擊。

他們的火銃之技,可以說學貫中日!

當年,豐臣秀吉發兵數十萬,想要先佔朝鮮,後攻大明之時,朝鮮國的軍將們在日·軍手上可是吃了大虧,被一路追殺到鴨綠江畔。

從此見識到了火器的厲害,但苦於求學無門,他們不得已之下,先是逼迫日·軍的俘虜教授他們火器的操作之法與戰法。

而後,大明官軍入援,助朝抗日,其勢如破竹一般,將日·軍從鴨綠江邊一路橫推,差一點就是一鼓作氣的將日·軍推入海中。

自此以後,朝鮮國內又一次見識到了明軍火器的犀利,尤其是戚家軍的鳥銃,為此不惜暗地裡用重金挖戚家軍的將士,充當他們的教習。

但畢竟師承兩家,所以他們的火銃射擊之法也顯得不倫不類,雖然結合了明軍與日·軍兩方的有點,卻沒有創建出自己的特色。

此刻,朝鮮軍士在石牆後,就是排成了三個橫列,仍是一板一眼的按著三段擊的架勢,朝著石牆外以稀疏陣型衝來的明軍射擊。

其實這種三段擊的火銃射擊之法,最為適合以密集陣型衝來的敵軍,但他們也未能想到攻山的宣府軍將士,竟會以疏陣應對。

如此一來,他們的火銃齊射威力自然是大打折扣,許多的銃彈都落在了空處。

而且這邊指揮的朝鮮國將官,名喚林慶業,他官居平安道兵馬節度使,本被臨時任命為舟師上將,負責運送糧谷到清國支援。

然送完糧谷後,他卻被奴酋黃臺吉給扣了下來,並要他領麾下一千五百朝鮮兵前來支援松錦前線。

這林慶業本就心向明國,一直視韃賊為蠻夷,這時也在暗中使了手段,非但是下令射擊的是口令不清,更是早已暗中囑咐麾下朝鮮軍兵,將槍口抬高一點。

如此打法,對明軍自然是更無威脅。

初時,宣府軍將士們還小心謹慎的躲避著對面射來的銃彈,可後來也逐漸發現了其中的奧妙,這些要命的銃彈似乎總是躲著自己,不是從頭頂飛過,便是堪堪打射在自己的腳前空處。

許多的甚至是暗自竊喜,慶幸自己遇到了一群不會打銃的新手,他們中有些人甚至暗想:火銃打成這樣,真是連叫自己爺爺都不配了。

許多宣府軍將士還在心中鼓勵這自己:待會也讓爾等知曉,這火銃該如何打射!

除了朝鮮軍的火銃不行,連韃子射出的弓箭,也都失去了往日的威脅之力,如此近的距離上,危害程度竟也微乎其微。

畢竟明軍的疏陣不似密集陣型那般便於瞄準,而且宣府軍將士非但盔甲齊備,前排的將士更有大盾護體,又豈是韃子弓矢輕易能射中的。

再者說來,如此這般的大戰,就算零星射中一些明軍將士,然對於清軍早已註定的命運,也是無濟於事!

清國負責駐守黃土嶺的已經換成正藍旗固山額真、多羅饒餘貝勒阿巴泰,他這人自幼便不得父親老奴努爾哈赤的喜愛,也因此養成了謹小慎微的性格。

饒是如此,就算阿巴泰的佈置得當,防禦得法,但在宣府軍將士的強大火力面前,也都變得毫無意義。

他站立在黃土嶺上,眼睜睜地看著宣府軍節節進逼,從山腳一直攻上山腰,而他卻是無能為力,只有望宣府軍而興嘆不已。

今天一早,駐守黃土嶺的清軍與往常一樣,吃罷早飯,便開始佈置防線。

那些滿洲正藍旗的甲兵們,在各自分得撥什庫的率領下,來到山腳下的前沿陣地,他們才催促駐守的朝鮮兵來到土牆後。

原本以為對面的宣府軍將士們會如往日一般,精準點射幾發火炮,然後再以小隊分散從四面衝來,抵近前放一陣排銃,今日戰事也就基本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