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非牛 作品

第十三章:張副總兵如此悠閒

可對於建奴方面在這一戰中,到底投入多少兵力,張誠沒有什麼印象,他所知道的只有兩點。

第一,洪承疇指揮明軍數敗多爾袞,急得黃臺吉不顧病痛,嘔血兼程急奔,只一晝夜便疾行五百餘里,來到松錦前線。

第二,便是黃臺吉到來之後,發現明軍的佈置頭重腳輕,後防空虛,便挖三重戰壕,切斷了松山、杏山之間聯繫,並出奇兵焚燬了筆架山上的存糧,終使戰局逆轉。

而對於建奴最終投入的兵力,張誠雖不知之甚詳,但他猜想奴酋黃臺吉既然能如此不顧病痛,嘔血急奔而來,想必建奴也定然是舉國動員。

依照張誠對建奴情報的掌握,建奴的滿洲八旗只有不過八萬左右的旗丁,蒙古八旗也有不到三萬旗丁,而漢軍八旗更是被嚴格控制人數,兵力甚至都不到滿八旗的一半,只有三萬人馬左右。

此外,再加上三順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與續順公沈志祥等四人的兵馬不到萬人,建奴舉國動員,也就能出個頂天十五萬的兵力。

至於外藩蒙古那邊,第一是距離較遠,建奴還不能如指使臂那般指揮調度他們;第二,則是地域廣闊,也需要男丁留守牧場,即使徵調也不會超過兩萬人,且倉促之間也難以及時徵調。

而且,建奴的舉國動員標準是十歲以上,七十歲以下男丁都要出戰,所以除去一部分老幼充為雜役外,建奴能戰之兵力撐死也就十三、四萬而已!

這還是在奴酋黃臺吉到來後的舉國動員時能達到的兵力,而現在錦州城外的建奴是多爾袞接替了濟爾哈朗在指揮,其兵力也就六、七萬之數。

其實,建奴經過多次的入關劫掠,擄獲人口眾多,至黃臺吉當政的時候,他們的丁口也達到了最高峰。

可使人奇怪的是,在歷史上建奴最終入關之時,八旗丁口反而減少了許多,據史學家估計,很大的可能是戰事。

就是這一場松錦之戰,雖然建奴勝了,但也是慘勝,其所付出的損失遠比所得要多,所以一年後,黃臺吉才又組織了一場針對大明的瘋狂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