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非牛 作品

第三百一十七章:會師南關外

他們得令後,可是一分一毫也不願耽擱,立刻便率軍向西北方結陣而進,追隨著宣府標營郭英賢所部的腳印進軍錦州南關。

…………

一個個消息傳報而至,薊遼總督洪承疇的心也一刻未寧,自打午後戰事重開之後,明軍的進展並不順利。

先是山海關總兵馬科,他在向北面小淩河進兵過程中,再次遭遇奴賊夾擊而全軍潰敗,其本人更是失陷於亂軍之中,不知死活。

但在王廷臣的率部力戰之下,寧遠軍左右營胡心水與夏龍山部卻成功突進至小淩河畔,卻因兵力不足而無法奪下小淩河上的浮橋。

不過,即使如此也迫使清軍另派出一部援軍,多少也算是緩解了吳三桂那邊的壓力。

可即使如此,寧遠軍那邊仍是未能突破奴賊防線,雖然其在上午時也向北推進數里之遙,更將清國睿親王多爾袞迫至錦州西門外紮營,但卻無法擴充戰果。

一到午後,多爾袞指揮清軍虜騎發起強烈的反攻,寧遠軍奮戰一上午所取得的戰果,幾乎喪盡,又向後退卻了二里有餘。

午後,洪承疇所獲得的唯一一個好消息,恰恰是他此前不願派上戰場的張誠報送而來。

原來,張誠在午前只守不攻,示弱於敵,卻在午後發起瘋狂的反擊,他們先是抵住了清軍的全力一擊。

接著又命新調來的李際遇登封營、何振雄左翼營四千餘精銳,配合老將郭英賢的標營,在右翼發起奇襲,向西北方向直攻錦州南關。

而此時,清軍的滿洲鑲黃旗、正藍旗,以及蒙古兩黃旗與正紅旗都被死死拴在了正面戰場,代善雖及時派出武英郡王阿濟格率鑲白旗支援,卻也被郭英賢的標營精騎拼死攔下。

李際遇與何振雄這一部奇兵,越過了代善的數萬奴賊防線,從西側直擊錦州南關外的清軍防線。

然在錦州之南,卻遭到伊拜的蒙古正白旗韃子阻擊,幸好錦州城內的祖大壽一直密切關注著城外的戰事。

他自昨夜起就未曾合過眼,在他看來解錦州之圍,就決於這兩日間的戰事,若此次仍然失敗,恐怕以後就沒有機會了。

雖然這一場戰事明軍未曾戰敗,可一旦被清軍逼退回小淩河南岸,那時再想渡河可就難如登天,而錦州城內就再也無法堅持。

除了投降清國,也就剩拼死突圍之一途,而突圍若是有可能,恐怕祖大壽早就做此選擇了!

現在,看到南面的宣大軍與奴賊六旗精銳韃子,廝殺了半日有餘仍未潰敗退卻,除了感受到宣大將士拼死力戰的勇氣,更感受到他們解錦圍之決心。

所以,他早早就命弟弟祖大弼,再次集結了六千餘精銳戰士在南門內,當他透過千里鏡看到宣大軍右翼出現一支奇兵,越過與代善的戰場直擊南關時,便立刻命祖大弼率軍出擊。

就在李際遇、何振雄二人率部與圖賴的蒙古正白旗激戰之時,祖大弼率城內的遼兵及時殺到,他們迅速突破清軍佈設的兩道壕溝,殺了圖賴一個措手不及。

在祖大弼率軍夾擊之下,很快便即成功突破了圖賴的蒙古正白旗防線,早前一直無法逾越的清軍圍錦三道壕溝,終於在宣大軍與錦州城內遼兵的合力攻擊之下,變成了坦途。

薊遼總督洪承疇得報後,神情異常激動!

錦州城被奴賊圍困已近兩年之久,朝廷調動了十位總兵近二十萬大軍,終於在今日得與城中守軍會師一處。

解錦圍有望,洪承疇如何能不激動,他拿著軍報的右手都在微微顫抖,但面上神情卻仍然沉穩如初,語氣十分平靜地說道:“快,請王公大駕前來。”

李嵩前腳才出了中軍大帳,洪承疇激動的心情略有平復,才反應過來,出言說道:“還是本督親自去見王公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