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非牛 作品

第三百零五章:野外浪戰,明軍如狗?

一封封軍報接踵而至,多爾袞的臉色也是越來越陰沉,內心中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這場大清的國運之戰,對於他來講太過重要。

其實,錦州之戰打到現在這個程度,勝負已經不是那麼重要,多爾袞與洪承疇二人都在考慮,該如何體面地收場,而非是必勝!

薊遼總督洪承疇的最終目標是解除清軍對於錦州城的圍困,這也是沒有絲毫退縮餘地的,但是能否打敗清軍,又或是能殺死殺傷多少清軍,就不是他所關心的問題了。

而對於清國睿親王多爾袞來講,能否繼續執行當初定下的“圍城打援”軍略,已經不似原先那般重要。

他現在考慮的是如何才能盡力多殺死殺傷明軍,取得一定程度上的勝利,然後以一種很體面的方式,以勝利者的姿態從錦州城下撤軍。

畢竟,在這一場遼東戰事中,明清雙方都已將國內的人力和資源掏空,無論勝負,其實對於明清兩國來講都是一場敗仗。

但又是一場不得不打,卻又註定失敗的仗!

不過,若是真的如清國所願,能夠圓滿完成他們“圍城打援”的策略,其目前所得也並不足以彌補其戰事之消耗。

但所得之利,卻是無可估量之大!

一旦清軍的戰略目的真正達成,大明在遼東地方上將再無力量與之相抗衡,甚至大明也將再無力阻止其入寇內地,更無力剿除國內的流寇。

恐怕大明也將隨此戰的失敗,而致國運崩塌,國家消亡!

所以說,清軍之所以舉全國之力來進行這樣一場大戰事,其所圖便是戰後所能獲得的大利,那就是大明的花花江山。

而清軍若是在此戰中大敗,恐怕也會引發國內動亂,甚至於外藩蒙古、朝鮮這些羈縻之地,也不再對其俯首帖耳。

最為可怕的還是此戰若敗,更有可能引發一場權力更迭,或是清國內部因為黃臺吉的威望降低,中央集權有所減弱,再次回到四貝勒執政體制中去。

若這種事情真的在清國發生,那麼他們也將因此而一蹶不振,再次回到老奴時代,雖仍然十分英勇善戰,但周邊觸目所及盡是仇敵,再無友邦。

清國,也將因此而失去與大明爭奪天下的實力和資本!

所以,這場戰事打到了現在已經沒有絕對意義上的贏家,也不會有真正的勝利者,無論明清兩國都是失敗者,為此而將蒙受苦難的更是兩國的底層人民。

如多爾袞此刻就好比是替黃臺吉擦屁股一般,這一戰他指揮成功,打了一個漂亮的勝仗,又或者是打了一個還說得過去的勝仗。

便可以與明國進行試探,雙方各自收兵,清國得勝還朝,舉國相慶,黃臺吉再對多爾袞慰勉一番,這事也就算了結。

可如果多爾袞打敗了,那麼這指揮作戰不力,致使大清國勇士受損的責任,自然也是要由他替黃臺吉扛起來。

畢竟,主子永遠英明神武,犯了錯就一定是其他人的問題,主子是永遠不會犯錯的!

而對於洪承疇來說,只要能夠解了錦州之圍,可不管殺傷多少清軍虜騎,其實就算多爾袞現在撤軍東去,他都不會追擊一步。

但多爾袞這時卻還不能撤走,因為他還需要一個能夠撤兵的理由。

就在他皺眉深思之時,一封軍報送至他的中軍所在,只是冷冷看了一眼,多爾袞的眼中便顯出久違的神光。

他將那封軍報撰在手裡,大聲說道:“鄭親王,真是我大清猛將,西路已經接連擊潰明國薊鎮、密雲鎮兵馬,山海鎮明軍也在向東退卻,鄭親王正率我大清勇士,銜尾追擊。”

此時,原本留守白廟堡的禮親王代善,也因小淩河這邊戰事緊急,率領留守的三千清軍奔回錦州城下,與多爾袞匯合一處。

他對於如何結束錦州城下的戰事,也一直是憂心忡忡,此前他與多爾袞等人定計,放明軍渡河北上,在北岸將其主力擊潰。

如此一來,也可重新奪回戰場主動權,若真的實現這一目標,那麼未來無論是戰,還是撤軍回盛京,皆由自己決斷,而無需擔憂明軍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