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非牛 作品

第二百四十六章:馬紹愉暗藏退路

    這座天橋,能夠隨著潮汐的漲落而時隱時現,堪稱是佳景奇觀,每當落潮時,海水便慢慢地向退向兩邊,通道就象一條蜿蜒的蛟龍般浮現在海中。

    待潮水落盡,“天橋”便會完全顯露出來,可以由此直通大筆架山島上。

    而每當漲潮之時,海水又會從兩邊向“天橋”夾擊而來,在海浪夾擊之下天橋漸漸變窄,直至完全隱去。

    據《三前遼事實錄》卷七記載,“筆架山頭目宋景陽於天啟二年間守此”,當時宋景陽僅僅為千總職。

    督師孫承宗在天啟三年,出關進取錦州時,就把它列為海運的據點。筆架山南部水深可停泊海船。

    筆架山島,其實又分為大、小筆架山島,其大筆架山島呈梭形,南北斜長約有四百丈,東西最寬處也有七十七丈多,其最高處也有近二十六丈,全山三峰列峙,狀如筆架,故而名筆架山。

    據《三前遼事實錄》卷七記載,“筆架山頭目宋景陽於天啟二年間守此”,當時宋景陽僅僅為千總職。

    督師孫承宗在天啟三年,出關進取錦州時,就把它列為海運的據點。筆架山南部水深可停泊海船。

    大筆架山島上有呂祖亭、五母宮、龍王廟、三清閣等建築,而小筆架山島則小了許多,這邊的山上只修建有瞭望臺。

    而今,兵部職方司主事馬紹瑜卻是就坐鎮在這小筆架山島之上,就在山下的海邊處,還有一艘半大不小的漁船,卻是馬紹愉偷偷私藏於此,留作逃命之用。

    原來,馬紹愉前幾日既已知道韃賊來襲,他為此日夜憂慮,便派自己的親兵上岸抓到了一個漁民,連威逼帶利誘的使那漁民,將自家漁船暗中藏在了小筆架山下的海邊。

    這是馬紹愉給自己留的退路,他原本就不對錦州之戰抱有什麼幻想,此來遼東,其實是暗中另有使命在身。

    就連他的頂頭上司,兵部職方司郎中張若麒,對此都是毫不知情,可見其隱秘程度是何等的見不得人啊?

    本來,劉肇基派來增援筆架山的兩千兵馬,已有五百人登上了筆架山島,但在得知韃賊來犯後,馬紹愉又將他們盡數派回到海岸邊防守去了。

    而且還嚴令,他們這兩千人馬專司守禦海岸,阻止韃賊跨海攻打筆架山,更不許他們往援遼東總兵劉肇基。

    就為了這一道軍令,馬紹愉已經將那兩千遼東鎮兵馬全都得罪了個遍,而他自己則在給筆架山島五百守軍,留下一道死戰護糧的軍令後,便悄悄轉移到了小筆架山上。

    站在高高的瞭望臺上,透過千里鏡望著海岸邊的動靜,馬紹愉的心情也是十分沉重,雖然他並不看好錦州之戰。

    但在內心中也不想明軍真的大敗虧輸,他在心中的估算是雙方勢均力敵,明軍就算稍弱一些,不能有所突破,然卻也不至於真的潰敗,以致遼事崩壞。

    “但願奴賊不能渡海而進,筆架山無失,遼事還有可為!”馬紹愉自言自語的說著。

    現在,海岸那邊還算是平靜,但他已知劉肇基所部敗逃,韃賊來襲已成必然之事,馬紹愉也並不指望劉肇基派來的兩千兵馬,能阻止韃賊。

    他所能祈望的也就只有大海,希望海浪不斷,或可嚇阻韃賊,不敢越海攻打筆架山。

    突然,海岸上的明軍一陣慌亂,馬紹愉忙再次舉起千里鏡,這一回他看得真切,韃賊果然還是來啦!

    滾滾煙塵中,他清晰的看到,韃賊虜騎在兩翼襲擾,而其精銳卻下馬步戰,他們舉著明亮的盾牌,疾衝而上,勢不可擋。

    “船……船可是備好?”

    略顯慌張的馬紹愉回過頭,對跟隨身邊的親兵,急切問道。

    在得到準確的答覆後,他將手中的千里鏡遞給那名親兵,手指著正在激烈交戰的海岸,對那親兵道:“你來,給本官盯著那邊,若奴賊攻上筆架山,立刻發訊號告與本官。”

    “是。”

    馬紹愉又指著兩個親兵道:“快去……快去筆架山上……若奴賊攻來……立刻焚了山上囤糧……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