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非牛 作品

第七十七章:紙上談兵

    “……張總兵的提議,再好不過……再好不過……”

    經過幾番商議,最後定下由各部車營中的輕式戰車行在大軍前列,以加厚的遮牌擋板充作盾車,儘可能的掩護將士們衝鋒。

    當然,即使如此也可能會出現很大的傷亡,但沒有辦法,目前的大明,還沒有能夠抵擋住火炮轟擊的戰車,即便是有,那也一定相當沉重,就是在平路也會難以推行,何況是攻山登高作戰。

    在這一點上,uu看書  宣府鎮總兵楊國柱、山西總兵李輔明,以及寧遠總兵吳三桂、薊鎮總兵唐通都有考慮到,就連負責佯攻黃土嶺、松山嶺的曹變蛟和王廷臣二人也是面色沉重的點了點頭。

    打仗嘛,肯定是會有傷亡的,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不過,接下來張誠所提的建議,卻是神機營前營總兵陳九皋也有些猶豫了。

    他的建議,就是讓神機營的將士把火炮儘可能向前推近一些,尤其是東、西石門這兩處關鍵地方,儘可能轟擊那些建在山腰、山口處的火路墩和敵臺,壓制住韃賊的炮火。

    大明朝這十餘年來,在遼東斥巨資修造了大量的墩臺,典型的三里一墩,五里一臺,特別是那些敵臺,多為包了磚的二層空心敵臺。

    一般高約三、五丈,周圍闊十二丈、或十七、八丈不等,其中層空豁,四面開有箭窗,上層建有樓櫓,環以垛口,多是用大條石砌成,非常堅固。

    松山堡本就是關外八大堡之一,其周邊山嶺中也修築有許多這種墩臺,平日裡都設百總、臺頭不等,在該處守護,t望和傳遞敵情。

    不過,清軍圍困錦州日久,松山堡周邊附近各處的火路墩與敵臺,早被其攻佔了去,據為清軍的一道道防線之用。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 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