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非牛 作品

第一章:出京返鄉

    臨行前,特意傳召張誠,先是一番溫言撫慰,接著告訴張誠,自己會在保安州等待,望他能快速追來。

    留駐京城這些時日,張誠也是沒有閒著,楊廷麟還未離京南返,他要等待盧象升的遺體設祭七日後,為盧象升護靈歸鄉。

    張誠便多次拜見楊廷麟,並將麾下張國棟及五十名精騎留下,陪同楊廷麟一起為盧象升護靈歸鄉。

    這期間,楊廷麟也未忘記張誠前時的囑託,他動用關係,不但在京城和天津找到了甘薯,更尋到花生、玉米和馬鈴薯,此時這裡的人們稱之為土豆子,意為土裡長出的大豆子。

    花生和玉米自南陽地區傳入明朝已有百年,只是在南方種植才普遍些,北方也有種植,卻並未大範圍推廣開來。

    而甘薯和土豆,則是近幾十年才傳入明朝,南方也還沒有大範圍普及種植,只是當年徐光啟在天津操練新軍之時,才試種了一段時間。

    徐光啟不止是明朝的內閣大臣,他更是一位當代的科學家,一位實踐者,他操練新軍、鑄造火炮、改良火器。

    更試著推廣花生、玉米的普遍種植,還在北方推廣甘薯、土豆,更改良南方稻種,並在天津、通州、良鄉等地試種。

    徐光啟主持修撰《崇禎曆書》,並翻譯了《幾何原本》,還編撰《農政全書》《甘薯疏》《農遺雜疏》《農書草稿》《泰西水法》等等著作。

    可惜,他的心血卻趕上了明末的亂世,如若此時國家安定,在他的帶領下,中國定必會追上,甚至領先世界的腳步。

    此外,還聯繫到幾家種植過北稻的農戶,對於北稻,是徐光啟當年在天津附近操練新軍時期,試著改良的,不過效果並不是很好。

    但是那甘薯和馬鈴薯,卻是張誠急需的,當下,便與楊廷麟一起去尋到那些農戶,他們都已躲進城中,以避虜騎,他們皆是世代的莊稼漢。

    當聽說眼前這位將爺,便是陣斬奴酋嶽託的張誠將軍,他們都是驚得目瞪口呆,甚至語無倫次,張誠也是多番解釋,並承諾保證他們安定,絕無兵災之擾,他們才答應跟隨張誠前往宣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