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讀小牧童 作品

第665章 五年1月21日 晴 憑君莫話封侯事

    祭祀大典之後,整個朝會就進入了正式流程,先是聽英明神武的趙性發表講話,這段講話就是他的獨唱,但經過高強度訓練的趙性在應對這種情況時早已是輕車熟路,大段大段鼓舞人心的說辭從他嘴裡連綿不斷的蹦出來。

    要說他畫餅吧,其實也畫,但因為往年畫的餅大多數都兌現了,所以如今他的話現在無比有分量。

    他的演講稿是宋北雲和晏殊共同撰寫的,裡頭分別就內政和外務進行一番梳理,確立了新的一年的各項目標以及對今年整年的考核計劃標準。

    在這些重要講話結束之後,他也首次提出了最新的扶持制度,之後繼續以擺脫舊日貧困、提升農民福祉為中心思想拓展各級官員的思路和視野。

    而就在小宋講話的同時,城市中平時基本上不對付的各級報紙今天卻出奇的統一,紛紛開始加刊並以大篇幅、頭版頭條的形式報道了趙性的重要講話。

    茶館裡、酒莊裡、河堤旁,即便是青樓中都能看到許多人捧著剛剛印刷出來還帶著油墨氣味的報紙仔細閱讀著。

    若是在街上,通常會有一個說書先生夾著一把油紙傘,身邊圍著幾個甚至十幾個不識字的百姓在給他們講解。

    “這三支一扶是個啥。”

    “支農支教支邊扶貧。”旁邊立刻有人回答道:“就是讓讀書人下去鄉里當先生,教咱們種地讀書,帶著咱們賺錢。”

    “他們也懂個種田?”

    “唉,不管咋樣,官家是為咱們著想啊。”

    街上的討論聲層出不窮,其中被討論最多的還並不是這些新制定的國策而是國策背後的福利,最晃眼睛的便是下鄉滿三年便可為吏,若是滿了五年直接給候補官的缺。

    這要放在往常,那可是舉人老爺才有的待遇,如今卻是沒想到就這樣被提上來了。

    有人反對麼?當然有人反對,可現在的反對已經掀不起多大的風浪了,因為拋出新國策的時間點,正好是大宋完成第一輪官制革新的空檔,在這個空檔中,絕大部分的權力都還集中在朝廷手中,而且因為多重監管機制,想要陽奉陰違都是很難的事情。

    而且連帶保舉制度既擔保人制度更是跟各地的鄉紳豪強息息相關,所有人現在都要掂量掂量這個新政策的計劃了。

    除了這些內容,更多的比如作為試點的長安科舉新政也是讓人眼前一亮。

    長安本地的科舉制度適用於雍州本地境內七品及以下的官員,那邊的科舉被定位每年春末夏初,這也是自科舉制度成立以來第一次出現了分科的情況。

    所謂分科便是分為了理學和工學,理學仍然保持了原本科目,稍有增加。而工學卻幾乎全是新的,工字一途被分為了十二個大項衣食住行全部囊括其中。

    而且在長安的學子如果成功通過了那邊的科舉之後並不會直接當官,因為他們還要去新的學府中集中學習三年。

    這個其實也是顛覆性的,雖然硬要說起來其實是比之前那個基本國策還要勁爆的,但實在是因為適用性不高,僅僅是雍州本地戶籍者方能採用,所以大家也都是討論一番就轉頭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