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讀小牧童 作品

第167章 9月18日 晴 無肉使人瘦

    用小木錘輕輕敲碎已經結塊的泥土,露出裡頭還冒著熱氣的佛像,因為是一體澆築,而且模具極精細所以即便是沒有經過打磨也是讓人看得賞心悅目。

    “還是有點毛刺,不過在接受範圍內。”宋北雲走上去圍著滾燙的鑄造件繞了幾圈:“只要稍微打磨一下就完美無瑕了。”

    因為鑄鐵並不是那麼純淨的原因,這佛像雖然惟妙惟肖但色澤卻差了一些,不過這並不重要,因為宋北雲要的並不是多麼高級的佛像而是要的是不模具材質的收縮比例。

    他在佛像稍微涼一些之後就拿出尺子開始測量起來,相比較原木擺件現在的鑄鐵擺件肯定是要小一圈的,而小這一圈究竟小在哪裡就是最重要的數據了。

    將測量數據一一記錄之後,他稍微一計算大概就得到了模具的收縮比例,在得到這個數據之後,他繼續命人再多製作幾套同樣材料的模具,畢竟誤差值是要考慮在內的,雖然做不到完全標準化,但儘可能的要把精細化給弄上去。

    不過怎麼說呢,現階段精細化的低效率代價就是跟標準化、模塊化的高效相違背,這一點真的是要命。宋北雲想到以前在一些軍事論壇上看到的蘇粉在那吹什麼蘇聯即使不用標準件用特孃的工差件就能橫掃歐洲,他覺得這些人要麼是不懂工業要麼是不懂蘇聯,要麼就是什麼都不懂,只是能熟練應用各種搜索器並且還喜歡把段子當真。

    標準件替換這一項來源已久了,如果連鑄造公差都不能控制,還談什麼批量製造。

    精細化、標準化和模塊化其實是三個內容,以現在的工業水平想要達到模塊那是不可能,但標準化是絕對需要執行並且貫徹的,秦朝就已經有相關的執行標準了。

    可以說精細化是標準化的前置技能,而這模塊化是精細化點到最後的終極技能。

    而作為標尺的第一臺鍛造機,必然要達到近乎極致的精細化,才能在未來開啟標準化鑄造大時代並且可以點亮只需要簡單培訓就能完成整個裝配流程的神級操作——流水線作業。

    有一點其實是很有意思的,在宋北雲沒有來到這個世界之前,中國一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才點亮了模塊化科技樹,也就是說之前的所謂工業都是不具備效率的手工作坊的精細模式,哪怕是飛機核彈都是如此,單個拿出來都沒有問題,但卻很難形成體系,這就是精細化之後的統一標準出了問題,導致高級技能點不出來。

    不過宋北雲現在可沒有想過直接把這個落後的農業社會直接跳躍到工業社會,那可不是他能辦到的事情,他要做的就是利用自己超前的知識架構將一個三千到五千人的隊伍拉到一個相對極高的水準上,可以碾壓這個時代的水準。

    大概就相當於對方剛造出機槍兵時,自己已經升了三本點出了全機械化部隊。

    所以極致的效率現階段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從無到有的一個彎道……不,更確切的說應該是蟲洞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