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背厚 作品

第一百一十三章:一兩銀子值多少

    於是在輪迴者們的高工價之下,縣城裡的鐵匠和木匠們都在瘋狂的加班加點的幹著,甚至大半夜還都挑燈加班著。

    至於為何會如此瘋狂的加班,自然是一眾輪迴者所給的工價實在是太多了。

    在清代時一兩銀子等於多少現代的錢,如果單純的從一兩銀子本身的價值來算,那麼清代一兩銀子大致相當於現在的一兩百塊之間。

    就比如現在的白銀交易的價格,雖然每天價格都是不一樣的,但是平均下來差不多是一克銀子差不多五塊錢,而清代一兩為三十七克左右,換算下來就是一百八十五元。

    這也就是說一個鐵匠瘋狂的加班到凌晨所能得到的錢也不過是一百來塊錢,很顯然不到兩百塊錢哪怕是在現代也沒辦法讓人瘋狂的加班到凌晨的。

    畢竟工地上隨隨便便的一個八小時的小工工價也有兩百塊錢了。

    所以真的如果按照這種算法來計算清代一兩銀子的價值,顯然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得出的結論也會失之千里。

    要想了解清代一兩銀子的實際價格,就必須要從收入、購買力這兩方面入手,如此才能得出一個較為客觀的答桉。

    先說收入情況,不同的階層收入情況是不一樣的,士、農、工、商四民,能得到準確年收入的就是士這一群體,以知縣為例,年俸為四十五兩以及外加米二十斛,當然這只是縣令的正常收入罷了,如果真的就這樣這麼多收入的話,那麼這個縣令肯定是一個大大的清官。

    而其他三個階層收入都不固定,尤其是商人,畢竟做生意賠本那是常有的事情。

    而收入相對穩定的就是農民、和工人這兩類人的收入,並且這兩類人也是佔據整個清朝人口結構的大多數,而這群人的收入在一些史料和清代中都是有所體現的。

    清代時工主要分為兩類,即長工、短工。短工是日結或月結的,收入不固定;長工則是一年一結,不過具體到每個地方,工價又是不一樣的,總體原則就是勞動力充沛的地方工價低,勞動力貴乏的地方工價高。

    以北方地區為例,由於清朝禁止內地移民進入北方,故人口較少用工成本也最高,乾隆時期一個長工的年收入為九到十五兩左右,這要根據勞動強度以及技術含量而定,且取平均值為十二兩。

    南方一帶經濟發達,但因勞動力充足,所以長工的年收入反而不及東北,每年為六到八兩左右,平均值為七兩;

    清代官方史料中也有記載,乾隆時期皇家營建工程所僱傭的各類技術工的工價最高,他們的年收入大致為二十兩左右。

    結合以上情況,我們大致可以得出一個較為客觀的結論,即乾隆時期,一個長工的年收入大致在十二兩左右,一個月只能賺一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