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背厚 作品

第九十九章:可惡的攤丁入畝

    而對於老鐵匠和老村長決定搬村子的決定,在一旁的業務員輪迴者則是沒有半點反對的意思。

    沒辦法,隨叫現在是乾隆盛世呢!剛剛經歷了雍正朝時期的攤丁入畝法規之後,根本就沒有人因為吃不飽飯跟著他們一起造反的。

    所以就算他們憑藉著三十幾條栓動步槍攻下了沒有縣令的那個縣城也沒辦法守的住的,首先就是能吃飽飯的百姓不會跟著他們造反,然後就是短時間內根本沒辦法打造出那麼多條栓動步槍,因此自然就沒辦法應對隨之而來的清朝大軍了。

    而之所以會這個樣子,這裡就不得不說造成乾隆盛世的攤丁入畝法規了。

    翻看華夏人口的歷史,在清朝的康雍乾時期,經歷了一次爆炸式的增長。從康熙時期的一億,到乾隆鼎盛時期的三億,人口數量突飛勐進的原因,除了國家安定,生產恢復等因素外,最重要的就是攤丁入畝的實施。把丁銀併入田賦,簡化了賦稅流程,減少無地和少地農民的負擔。此舉打破了人口增長的瓶頸,奠定了今天華夏人口大國的基礎。

    盛世滋丁,永不加賦,丁銀就是人頭稅,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丁銀都是重要的賦稅來源。以人口為收稅標準,而不是田畝為標準,長此以往就很容易出現弊端。“富者田連阡陌,竟少丁差;貧民地無立錐,反多徭役。”有錢人還可以通過各種關係,減免人口稅;窮人們除了硬著頭皮繳稅,沒有更好的方法。

    收成好的時候,還能勉強過活。一旦底層民眾生活困難,丁稅就成為雙方矛盾的焦點。因此,歷代的統治者都在做著改革。從唐朝的租庸調製到兩稅法,再到明萬曆時期張居正的一條鞭法,官府逐漸把收稅的標準由人口轉向田畝。他們簡化收稅流程,減輕農民負擔,為此後的變革指明瞭方向。

    清朝之前,丁銀的收取一般由地方來收。這就成為官員們中飽私囊、可操作性很強的創收途徑,無論對中央政府,還是黎民百姓,都是很大的傷害。清軍入關後,逐漸加強對地方收稅的管理。首先是要求地方官,把丁銀和田賦一齊上繳中央;其次是對人口嚴格審核,編輯造冊。以此為據,徵收適量的丁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