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背厚 作品

第410章 柯伊伯帶

    而這條由一萬艘千米長飛船頭尾相連組成的超長電磁加速軌道現在的位置則是在距離藍星五十個天文單位之外的柯伊伯帶外圍邊緣。

    也就是七十五億公里的距離,這樣的距離就是以光道速度都得用上兩萬五千秒,也就是七個小時。

    而以現在藍星聯盟製造出來的飛船的速度那得走上兩個多月才能到達。

    而之所以要飛這麼遠的距離來到太陽系的邊緣,或者說太陽系外,進行普羅米修斯恆星系的探測飛船的發射主要還是因為這個柯伊伯帶惹的禍。

    柯伊伯帶,又稱作倫納德-柯伊伯帶,另譯柯伊伯帶、古柏帶,是位於太陽系的海王星軌道距離太陽約30天文單位外側,在黃道面附近的天體密集圓盤狀區域,柯伊伯帶的假說最先由米鍋天文學家弗雷德裡克·倫納德提出,十幾年後傑拉德·柯伊伯證實了該觀點,柯伊伯帶類似於小行星帶,但範圍大得多,它比小行星帶寬20倍且重20至200倍。

    以最完整的範圍,包括遠離中心最外側的區域,柯伊伯帶大約從30天文單位伸展到55天文單位。然而,一般認為主要的部分只是從39.5天文單位的2:3共振區域延展到48天文單位的1:2共振區域。柯伊伯帶非常的薄,主要集中在黃道平面上下10度的範圍內,但還是有許多天體散佈在更寬廣數倍的空間內。總之,它不像帶狀而更像花托或甜甜圈(多福餅),而且,這意味著柯伊伯帶對黃道平面有1.86度的傾斜。

    由於存在著軌道共振,海王星對柯伊伯帶的結構產生了重大的作用。在與太陽系年齡比較的時標上,海王星的引力使在某些軌道上的天體不穩定,不是將她們送入內太陽系內,就是逐入離散盤或星際空間內。這在柯伊伯帶內製造出一些與小行星帶內的柯克伍德空隙相似的空白區域。例如,在40至42天文單位的距離上,沒有天體能穩定的存在於這個區間內。無論何時,在這個區間內被觀測到的天體,都是最近才進入並且會被移出到其他的空間。

    而這柯伊伯帶,又和發射普羅米修斯探測飛船又有什麼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