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帝人 作品

第63章、IP收購計劃

    小說第二次印刷的2000萬冊,也發往世界各地。幾千萬冊的銷售,已然是白金暢銷作家了。

    這也是馬由意料之中的事。這本就是前世的暢銷書,自己僅僅是適度改編而已。沒有破壞原著的核心思路,文筆和細節描寫以及故事情節上,還有所潤色。作品質量也也不小的提升。尤其是讀者的年齡寬容度增加了不少,而不是前世那樣,剛開始就被定型為兒童讀物。

    有時他曾想到,既然下定決心當文明的搬運工、傳播使,就應拿出前世那些世界級經典文學作品。但無奈年紀太小,這時發佈這種嚴肅文學不合時宜,只能用暢銷書來開路。

    隨著這本書的暢銷稱為現象級後,終於引起了大能們的重視。

    弗吉尼亞福拉姆學院教授格里姆斯:

    《哈利波特》獨一無二,它同時吸引了兒童、青少年和成年人。對兒童來說,哈利波特就是童話中降服惡龍的王子;對青少年來說,他是真實世界中的少年同學;對成年人而言,他又是戰勝異象、改變世界的典型英雄。

    《紐約時報》著名書評家角谷美智子:

    《哈利波特》融合了西方古典文學與好萊塢情節,從希臘神話、狄更斯小說、《魔戒》三部曲與星際大戰電影廣泛取材。她認為,馬由創作《哈利波特》系列故事的成就,在於塑造了一個鄰家少年與史詩英雄的結合體,哈利波特就像年輕的亞瑟王、蜘蛛人與星際大戰中的主角天行者路克。

    有人認為馬由描寫故事情節的能力很強,精心設計天衣無縫,創造出在幻想世界中令人信服的內容。哈利、赫敏·格蘭傑、羅恩·韋斯萊的角色刻畫深刻,次要角色也都活靈活現,無不展現出馬由作為天才少年無與倫比的想象力和優秀才華。書中也有很多有關道德方面的內容,隨著正義和邪惡的對抗不斷激烈和明顯化,一些人物面臨著重要的選擇,人性的陰影也被展現出來。

    還有學者分析說,馬由把現實社會中的觀點加入情節中,而一些出現在書中的物品則被帶進現實世界,比如在一些國家,出現了叫做“比比多味豆”的糖果、魁地奇球袍和家庭小精靈製作的襪子。當然,這些規模不大的侵權行為,藍星公司和馬由都還來不及處理。

    在全球範圍內文學藝術世紀性跌入低谷的時候,用紙張印刷出來的《哈利波特》系列卻能超越國界、族群和年齡而掀起搶購狂潮,比日前搶購限量名牌手袋還鬧場,不能不是一個奇蹟。

    因為這本書作者和出版商都在英國,所以英國《衛報》專欄作家譚雅·古爾德更是不奢言辭:

    哈利波特代表了“成年人的文化幼稚化”,當她在路上看到一群人排隊買哈利波特新書,而且“全都是成年人,真的很恐怖”。

    當然世上任何人物或事物,都會得到不同看法,沒有一邊倒的定論,有歧見未必是壞事,這年頭就怕無聲無息。但問題在於,當一種文化現象變成社會現象時,其普世意義就不僅僅用好壞兩極來區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