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帝人 作品

第540章、混動航發

    馬由不時要出國,他又是焦點人物,其座駕難免被人關注。若從來不加油,飛機造型又十分先進,容易暴露這種超前的電推技術。

    他採取了這種混合動力過渡方案,依然具備提高整體效率的潛力,能夠達到降低燃油消耗、減少排放的目的。

    由於採用了幾乎是極限利用率的發電機技術,綜合能量損耗極低的純電技術,其燃油能量轉換率,高達63-65%。雖沒有純電高,但較之波音、空客同等起飛重量的客機,至少節約40%的油耗,擁有大幅下降成本的優勢。馬由更看重的這樣的推進器飛行穩定性更好、航程可達約2.4萬公里。

    將來,馬由乘坐這款飛機,可中途不用加油,到達世界任何國家和地區,且大多數國家可飛來回而不用浪費時間加油。這就有效規避了一些在中途加油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更是規避了因空中缺油,導致迫降的意外發生。

    專機除客艙比馬由現在乘坐的空客340-200更寬大外,貨艙容積也更大,可搭載6輛防彈suv隨機飛行。整體起飛重量和波音747-200b(300)377.842噸基本相當。比340-200的275噸增加了近30%。

    其他智能控制、反導彈鎖定、私人衛星網絡、通訊等,更是十分齊全。不過,這些都是絕密工程。核心元器件都是在馬由的私人實驗室裡生產,總裝車間只負責安裝到指定位置。

    “《新藍星1號》按計劃還有10天就完成主體建造,內飾和設備安裝、調試還需20天。之後就是試飛、測試等,需要1個月左右,年底前能正式使用了。”李響彙報到。

    “嗯,速度還不錯。我們的飛機生產線,算達到了國際上大型客機生產廠家的較高水平。”

    谷頙  “這是我們暫時沒有規模化生產,若全面開工,每架飛機的製造週期,平均可縮短到2個月。畢竟我們的生產線上,運用的智能機械是全世界最多、最先進的。而且我們的生產工藝設計,充分利用了物聯網技術,是最符合智能總裝線,本身效率和品控就較其他廠家先進許多。”

    馬由這一點是認同的。雖說汽車總裝車間是第一個全面採用工業智能機械臂,但飛機公司因建造較晚,設備基本上是一步到位。總裝一架飛機的人工只有國外同行的三分之一,這還是為了培養人才,才安排了這麼的崗位,將來還會繼續減少。最終可以達到國外飛機公司的1/5,甚至1/10。

    “所有車間都開始生產了吧?”

    “是的,每種型號的運輸機我們安排了3架同時生產,公務機則開啟了全產能。”

    “運輸機都有訂單的嗎?”

    “有關部門每種型號各採購了一架,估計是拿回去作為基礎平臺,進行實驗性二次開發、改造。一旦摸索成功,就可能大幅度增加訂單。”

    “哦,另外的6架運輸機呢?”

    “暫時作為樣機,客戶來了可以試飛,但不排除很快有訂單過來。主要是我們沒有怎麼宣傳,這次航展也沒有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