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帝人 作品

第533章、智能工廠(2)

    眾人登上了迎接他們的4輛電瓶車。進入到廠區中央大道上。

    只見生態停車場對稱位置(大門左側),是一座更加龐大的停車場,不時有大型卡車進出,這是貨運專用車場,車場一側是4座巨大的倉庫,車輛在這裡卸下貨物、或裝載上剛下線的新車後離去。

    電瓶車無聲無息,在小葉榕茂密樹枝完全覆蓋的林蔭道緩慢行駛,遮蓋住6月蓉城已有點曬人的陽光,讓人神清氣爽。

    4米一株的小葉榕和修剪得十分整齊、高度僅50公分的月桂、八角金盤、金葉女貞等灌木組成的層次豐富、色彩斑斕的綠化帶,將主車道和林蔭道(慢車道)分隔開來。主車道上川流不息的是無人駕駛的電瓶車,拉著一長串拖斗,裝滿材料、零部件,井然有序往不同支路行駛而去。

    這樣分道行駛、智能管理、無人駕駛、零排放的環保物料配送系統,讓參觀的眾人也是眼前一亮,但無奈馬由沒有仔細介紹這些高科技技術。

    谷媶這可不是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涉及到智能控制系統、釐米級的衛星定位系統、防撞系統、雷達測距系統、各種感應系統……等技術組合而成。馬由自然不會開金口,即使克里斯蒂安,也說不清楚這裡面所蘊含的所有技術。

    出於禮貌,眾人只得傾聽馬由正在介紹的其他內容,但他們心裡都是癢癢的,無奈馬由好似知道他們所想,就是不介紹這個智能物流系統。

    佔地8平方公里的宏大廠區,十分廣闊。蓉城已初夏,各種植物十分茂盛,大型喬木如森林般,掩映了本就隔音極佳的車間。廠區內交通均為電動車輛,沒有了機動車發動機的轟鳴,顯得十分寧靜、整潔。

    廠區優美典雅的環境,好似一座大型公園一般,完全沒有一個重型工業廠區的味道和模樣。

    歐洲地廣人稀,城市規劃是大疏大密。郊外是大片森林或公園,而極高密度、擁擠的城市裡面,因接到狹窄,反而沒有什麼綠化景觀。

    而華國人多地少,城市建設都是見縫插針種植各種喬木、灌木以及花卉。所以從現代住宅小區、現代工廠廠區等內部看,華國反而更漂亮一點。雖說是見縫插針、無奈之舉,但也體現了華人的智慧。

    規劃是馬由和星兒親自制定的,這時星兒體貼地在馬由腦海中,開啟了3d導航,以及對應的介紹資料。所以他車輕熟路,邊走邊給訪客們介紹廠區的各種情況。

    不同車的其他人,也通過電瓶車上安裝的工廠內部通訊器、免提擴音,聽取馬由的介紹。

    走過約2000米林蔭大道。視野陡然開闊,引入眼簾的是一組巨大的太陽花般的建築,有9座子建築圍繞中間龐大的主體建築,子建築和主體建築之間有玻璃連廊連接。

    車隊在邊沿處一座子建築門口停下。馬由沒有先讓大家進車間,指著建築的玻璃幕牆介紹道:

    “我們公司的所有廠房,都有嚴密的節能設計。外立面安裝是弱光發電玻璃,屋面則是光伏發電裝置。這樣的雙層材料結構,既給建築保溫隔熱、又是能源自我補充的一種措施。建築屋頂結構層上還有2m的吸能層,將工廠內大量設備的熱量吸收,最終轉換為電能或者生產所需的熱能。我們將這種節能建築,稱之為可呼吸的建築,這種技術目前只有藍星集團投入到實際運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