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帝人 作品

第375章、碩果累累

    這是定位超高端消費者的頂級手機。主要滿足一些喜歡和別人有所區隔的用戶,換言之就是用來彰顯身份的工具。

    5個系列的手機,都摒棄了冒出機身的天線。顯得更加乾淨利落,造型也更有時尚感,且製造工藝十分精湛,盡顯工業極致之美。

    外殼所用材料,除金屬材質外,其他是藍星集團技術授權、並提供模具給一家塑料合作工廠的高科技塑料,完全脫離了人們對塑料的感官,質感極為舒適、美觀。現全部產能都用於為藍星集團旗下各種產品代工外殼。他們現正擴建工廠第二期,預計年底就可以竣工投產。屆時可抽出部分產能滿足國內其他企業所需。

    這也是藍星集團在技術授權時,與他們灌輸的好東西先優先滿足藍星集團、其次國內企業、再其次是外國企業。並在合同中約定,一旦股權轉讓,或被其他人收購,技術授權就可能被藍星集團終止。

    這樣就是防止國外資本通過收購與藍星集團合作的企業。曲線獲取藍星技術。並且規定即使外國企業在國內設有工廠,一樣只能是國外企業的第三等排列供貨的待遇。

    馬由試圖用自己微薄之力,讓國內產品逐漸提升品質,最終擁有國際競爭力。他不僅自己集團是這樣的經營理念,凡是戰略合作的,也在合同裡面有這樣的強制條款。

    去年國外手機價格大多是5000以上,甚至不少上萬的手機,例如飛利浦pr92價格居然高達2萬元。而藍星手機除旗艦型稍貴,達到2.8萬華幣外,其他都在4800-9600華幣。這還是各項功能和造型遠優於國外幾大品牌、而藍星集團又要保持高端品牌形象定位,價格不能太低情況下的定價策略。

    但藍星手機品質、價格讓其他品牌十分尷尬,消費者紛紛將目光轉移。他們的市場佔有率大跌,只得降價,不少機型僅4000左右,甚至有些品牌只有3000元。這也是馬由故意消耗米國、歐洲這些通訊產品企業暴利,減弱他們實力的一種手段。

    藍星通訊在國內還採取了入網優惠購機、存話費送合約手機等方式,將消費者的購買潛力挖掘出來,國內手機市場迅速擴大,前世原本僅有362.9萬的手機用戶,直接達到了1100餘萬。

    緊接著,顧家明又介紹了新一代藍星電腦,其中起步機型的cpu主頻就達到了500mhz、製程工藝為0.25微米、950萬晶體管。

    這些技術參數已領先英特公司2年,相當於他們兩年後(1999年2月)奔騰3的水準。馬由此舉,讓英特這家習慣“擠牙膏”的公司,不得不面臨即將沒有牙膏可擠的窘境,相信他們用不了多久,也會發布追隨藍星2代cpu的處理器。

    當然藍星公司沒有咄咄逼人,自己生產的cpu大多使用在藍星電腦中。只有少部分提供給華為等國內電腦企業。並未將這些芯片出口到米國或歐洲。

    相當於預留了大量的市場空白給英特公司。畢竟現在米國、歐洲還是電腦主要消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