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帝人 作品

第316章、《仰望》創刊

    藍星大學的教授則不受這個名額侷限。這個消息傳出去,也引來了不少一心做學問的教授、學者投遞應聘資料。這給藍星大學籌委會一個驚喜。

    這些閱覽證發放的時候,許多沒有獲得閱覽證的學術霸權者極為不滿,甚至還有人倚老賣老,到國家科技部、科學院等部門上訪,要求藍星集團擴大開放範圍。

    這些部門的領導自然不會理會他們,理會也管不到藍星集團。這是人家企業做貢獻無償拿出來的東西,總不能得寸進尺要求他們再多給一些貢獻吧。

    因為有了這個設定,幾年後成為了學者們的聖地。需要極高水平的學者推薦,才能到這裡查閱資料。因為這裡有他們在任何地方都查閱不到的學術論文或者技術資料(簡訊)。

    《仰望》學術週刊籌委會已搭建,挖來了曾在國家科委信息中心副主任侯天祥博士,擔任期刊的行政總編。馬由自己親任編審委員會主任。另外從華科院、全球40多所大學中,選拔了100多位教授,作為兼職編審委員會成員。

    專職責任編審則是從全球、及國內招聘來25名碩士、博士。現在都全部到位。開始了約稿等前期準備工作。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西方國家就長期把持著自然科學領域的學術話語權。特別是西方的頂級期刊,更是一騎絕塵。

    二戰結束後,英文更是成了學術界的通用語言,幾乎所有有重大影響力的科研成果,都是用英文發表的。《仰望》期刊則是準備發行華文、英文雙語,這也是給華國科研工作者減負的一個舉動。

    為了打造全球最頂級科學雜誌,《仰望》雜誌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包括管理、約稿以及編審,都進行了周密的策劃。

    例如稿源問題,雖未來知名度打出去了,就不用約稿了。但現在暫時還沒有知名度,只得向全世界各個大學和研究機構發出了邀請。馬由還特別提供了一份個人清單,讓編輯部專門向這些人約稿。

    這份清單裡的無一不是具有真才實學,但在前世歷史中,卻陰差陽錯,沒有獲得所在機構的重視。當然這些約稿邀請函也說明白,都有可能成為首屆《探索》8個大獎的獲得者。從而提高投稿者的積極性。

    若非為了保持所謂國際性,藍星公司三大研究院內部的研究人員的論文,就足夠裝滿《仰望》期刊10期以上。

    此外,期刊還設置了一個6人小組的專職主編團隊。都是用高薪從國內、外招聘到了有學識、思維敏捷、有較高辨識能力的學者。他們對責任編審提交的候選論文最終進行集體裁決。只有通過了主編團隊審核,才可以送到相關兼職編審委員會成員中,對應的專業學者進行專業評審。

    其中就有是馬由的博士生導師傑森教授。之前馬由和他交流時,他就表示希望到華國來工作,但馬由考慮再三,沒有將他放在研究院裡。看似轉行,但傑森其實還是非常樂意,因為雖然不能直接參與各種他喜歡的機械專業研究,但可接觸到眾多的最新科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