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帝人 作品

第258章、德國相機(1)

    根據這些信息,知曉膠片、數碼相機以及智能手機的發展軌跡。馬由針對性制定了膠片和數碼同步進入的方式。用高端膠片相機入市樹立品牌,主攻專業和發燒友客群作為過渡。但更多精力打造數碼相機品牌,搶佔記者、影樓等行業先機。具體做法就是用併購的相機和鏡頭品牌打造高端膠片機市場,打開市場知名度,順勢推出自有品牌的數碼相機,並利用搭載的德國品牌鏡頭,增加消費者的認同度。

    攝影愛好者往往對鏡頭的品質更加情有獨鍾,選擇購買時,鏡頭的吸引度,佔購買原因權重超過了相機本身。全球只有一個例外就是徠卡,但徠卡品牌的價值其實也來自鏡頭的優異。

    馬由的專機直接降落到德國法蘭克福機場。他將在這裡和德國幾家相機企業進行會談。

    文勇和sms公司已先來到了法蘭克福等候。在機場接到馬由後,文勇便波不急待,彙報了幾家交易對象的資料。

    “馬董,我不是攝影愛好者,以前只聽說過德國的光學鏡頭和相機不錯,通過這次獲得的資料,才發現這裡簡直是世界光學和攝影界的聖地呀。優秀的的鏡頭和相機品牌太多了。”

    “嗯,不過拋開民族情緒不論,倭國的相機發展道路,才是市場之王。”馬由有些感嘆地說到。

    “不會吧,我看稍微喜歡攝影的人,都夢想擁有德國的相機呢?”

    “那是之前,用不了幾年,相機市場就會被倭國相機全面佔領。其實你現在看一下銷售量、分析一下用戶群體,或簡單看電視轉播的畫面,所有體育賽場記者用的相機,哪裡還有德國相機的身影了,清一色的倭國品牌。而且這個趨勢會加速。好了,介紹一下幾家收購目標的資料吧。”

    “好的,第一個目標,是馬董你交待過的福倫達相機。這個品牌至今在勉強維持中,幾乎沒有什麼起死回生的希望,收購難度不大。福倫達可謂是一代傳奇,從事光學事業最早可追溯到1756年,至今擁有240年曆史,1840年第一款相機面世也有156年。期間從福倫達出來的兩位高管,創建了著名的祿來相機品牌,也成為一代經典。可見其實力和底蘊。1956年,無奈被蔡司伊康公司收購,但他們在光學鏡頭巨頭蔡司裡面非常尷尬,直到70年代初準備復出,結果72年蔡司宣佈放棄相機生產。”

    “於是沉淪已久的福倫達商標及生產設備等,回到了原福倫達出來的員工企業佛蘭克&海德克(羅蘭)公司手中。但祿來相機日子也不好過,1981年,羅蘭倒閉。福倫達再一次轉讓給徳國流通企業家布魯斯福特,但風光不再,復興無望。布魯斯福特也願意轉讓,條件也不太高。”說完,文勇遞過來一份對方的報價表。對方期望值的確不高,只有1000萬米元。馬由未置可否,示意文勇繼續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