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帝人 作品

第197章、再次聚將(2)

    這次招聘的人員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年齡普遍年輕,平均僅27.6歲。這也可以看出大多是真正的天才。假以時日,這些人很可能成為藍星集團未來的高層管理和技術骨幹。

    馬由通過這兩次成功招聘,對“華人人才庫”建設,有了更多的期盼。

    事實上,除了少數青年學生經不起一些誘惑外,只要國內給出的比較好的工作環境及待遇條件,大多數留學生還是願意回來。尤其是在國外工作過一段時間,他們有了一定閱歷,知道在西方發達國家,華人和其他有色人種類似,總是受到一些人的歧視。在這種環境下工作和生活,心理承受能力再好,多少都有些負面壓力。

    不少人回國或與國內親朋好友交流時,總說國外這好那好,其實大多還是出於自尊。不願意告訴家人和朋友,自己在國外的真實處境。他們能完成學業,無一不是天之驕子。在外吃了癟,也只能自己承受。

    此外,近些年有很多科技領域逐漸對華人設限。比如與航空、航天、軍工等敏感沾邊的眾多行業和實驗室、高科技企業,大多不招收華人留學生,甚至有些連米籍華裔都不錄用。有國家投資背景的研究機構或企業,審核只會更加嚴苛。

    就算進入了非敏感企業,想要融入當地社會,也會有一些困難。或許那些白人當面對你彬彬有禮,但他們骨子裡莫名的高傲,造成無論升職、亦或薪酬待遇調整,都很難給予正確的評價。平常同事、鄰里之間生活中的交際,也可能因民族天性的差異,存在不同程度的隔閡。

    除去那些相對低端、辛勞的工作崗位。華人、華裔的工作機會較多的反而新興的it行業。雖也是高科技範疇,但這個時代正是起步階段,企業數量眾多,在沒有研發出對國防、軍工、國家安全有關的產品前,沒有那麼多的敏感度。

    想到這裡,馬由對“海外華人人才庫”的重視度,再度提高了一個檔次。

    既然想到了要密切關注在米國科技界的華人專家學者,馬由就讓星兒找出前世同時期及21世紀前期,華人在米國的大數據,以及重點篩選在米國的知名華人,他計劃專門設立一個定向招攬這部分英才的部門,完善及強化“華人人才庫”的工作職能。

    星兒很快將查詢及篩選後的統計結果顯示出來,馬由發現在米國的華人專家學者、企業家或其他行業有一定成就的人士,數量相當驚人。

    例如,在頂尖材料領域世界前100名專家中,有15位華人。且排名前6名都是華人。前百名中只有2位回到華國工作,其餘13人全部在米國。在米國芯片領域中,排名前五的頂尖芯片材料專家,他們身份也都是清一色的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