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雨辰星 作品

第196章 天人形骸

    天人形骸的價值極高,哪怕是福地級空間與之相比也略有不如。

    即便是作為五級空間內的產出,天人形骸也屬於是超規格的存在。

    這一次能找到這樣一件至寶,真得可以說是大賺特賺了。

    天人形骸乃是上古人類消亡時,所留下的義體框架。

    只是一具遺骸罷了,聽起來似乎沒有什麼價值。

    畢竟,連盜墓賊都知道陪葬品值錢,而墓裡的屍骸賣不上什麼價錢。

    不過,在這個世界卻不一樣,上古人類的遺骸乃是價值連城的東西。

    因為天人形骸之上,有當世人類不曾擁有,卻又夢寐以求的東西。

    眾所周知,遠古時期曾經發生過一場大災變,那場天災讓上古人類繁盛的科技文明毀於一旦。

    那場災難之後,人類雖然沒有滅絕,但是整個社會的科技水平卻大不如前。

    甚至,如果不是另闢蹊徑走入了一條科技與修煉相結合的道路,整個人類退回到毛茹飲血的原始社會也不奇怪。

    畢竟,上古人類文明的科技等級實在是太高了。

    想知道一加一等於二很容易,但是一上來就蹦到了高等數學,這誰能接受的了。

    這種科技等級一旦出現斷層,對於後世人類而言,那就和天書沒有任何區別。

    即便是到了現在,人類修士也只能依靠逆向推衍,還原出一部分上古科技造物,但原理卻依舊是一知半解。

    也正因為這樣,從大災變之後人類世界的科技水平基本沒有什麼長進。

    無論普通修士還是高高在上的門派勢力,都是在吃上古時代的老本。

    那次大災變讓後世人類失去了太多知識,不過這還不是損失最大的。

    在這之中損失最慘重的,還要數人類關於基因方面的退步。

    上古時代人類繁衍至巔峰,自然會對基因做出一定的調整。

    病痛、壽命、形體等等一系列的問題,自然會隨著基因優化被剔除掉。

    除此之外,還有至關重要的衍化方向的調整。

    世人都知道,無論是人還是其他動物,都是在漫長的生存衍化中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而基因也是在漫長的衍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億萬年的漫長歲月,從單細胞到多細胞,無論形態如何,生存一直都是生命的第一要務。

    而這一信息被牢牢的刻在了,生物體的基因信息之內,被列為了第一優先級。

    任何生物行為,都需要服務於生存這一目標,不能給生存提供幫助的機能,都會在漫長的歲月中被慢慢優化掉。

    這看起來很合情理,生命為了存活就應該向著生存方向進化。

    然而,自然界是殘酷的。

    在生存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物競天擇只有適者才能活下來。

    在各物種的激烈競爭下,很少有什麼生物能夠活到壽終正寢的。

    正是這種外部環境的影響,讓基因的表達發生了轉變。

    既然個體註定活不長,那就應該確保種群的延續。

    於是,在漫長的進化之中,繁衍的優先級在基因信息中的位置越來越重,甚至超過了個體生存的重要性。

    相比於讓單個生命體存活,基因變得越來越傾向於讓種群得到延續。

    正因為如此,雄性螳螂、蜘蛛寧願冒著被雌性吃掉的危險,也要選擇交配。

    類似鱒魚這種有迴游習性的魚類,明知交配完成之後馬上就會死去,也要跋山涉水回到繁殖地,這些都是繁殖優先級高於個體生存的表現。

    簡而言之,基因在定義個體的行為,讓他們去為了種群的繁衍進行自我犧牲。

    雌螳螂吃掉雄性確保營養,才能夠保證下一代的繁衍。

    鱒魚繁衍之後大面積死去,則是在食物有限的情況下,為後代騰出生存空間。

    而這一切就是非常典型的垃圾桶理論,因為老了對種群沒有價值了。

    所以基因就將這樣的老舊個體像垃圾一樣丟棄,來利好整個生物族群。

    這對於生存繁衍而言屬於最優解,但對於個體而言實在是太殘酷了。

    尤其是對於人類而言,繁衍與生存之間的矛盾正變得越來越劇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