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一點 作品

159 歌壇《起風了》,天涯論壇的服務器也炸了

    詞曲俱佳,很多技巧相對現在而言,甚至具有有開創和引領性的,曹軒個人覺得,時下階段《起風了》有望和《十年》拼一拼。

    這麼一首王炸,按理說應該後打,之前兩張專輯也都是如此。

    先放《秋天不回來》《有沒有告訴你》這樣略遜一籌的造勢,再放《黃昏》《因為愛所以愛》這種第二、三主打歌擴大影響。第一主打歌和其餘兩首坐鎮。

    如果按照之前的計劃,《起風了》要不坐鎮專輯,要不就是宣傳打榜期的最後一首。

    但是曹軒考慮8、9月份神仙打架,好歌無數,而且這麼多人都看著,循序漸進太慢了,恐怕宣傳效果不好。

    不如反其道而行之,先放王炸,震懾全場,然後再慢慢的放其他歌,鞏固人氣和影響。

    於是,《起風了》就肩負重大責任,成了《繁星璀璨》的先鋒大將。

    而這首歌也沒有辜負曹軒等人的信任,登陸電臺和電視打榜之後,迅速在歌迷和媒體中引起廣泛反應。

    《起風了》的詞填的太好了,整首歌有多個佳句,比如——

    如同詩一般的語言,十分戳中那些正在感傷感情、為賦新詞的青年們,特別是喜歡文藝的,把這首歌詞捧上了天。

    同時還開始踩其他歌手的歌俗,包括曹軒的不少作品也中了槍,他們覺得曹軒寫那些歌就是浪費天賦。

    要多寫《追光者》《黃昏》《不謂俠》《起風了》這樣有格調,有內涵的歌。

    這個說法引起了很多其他曹軒歌迷的不滿。

    都是聽歌,怎麼還帶內部歧視鏈,你喜歡聽你的《起風了》,我喜歡聽我的《一萬個理由》,一樣是歌迷,憑什麼你踩乎我。

    雙方很快爭執起來,主要戰場就是天涯論壇。

    那方嫌棄對方俗不可耐,下里巴人,這方覺得對方擺臭架子,愣裝文化人。

    中間還有一幫勸架的,表示曹軒就不是單一風格的歌手,創作範圍廣泛,從以前的專輯就能看出來,既有符合流行的“俗歌”,也有具備逼格的精品,就是為了更好的涵蓋歌迷。

    這個說法,也是目前很多人對曹軒創作理念的看法,包括一些樂評人也這麼認為。

    以往作品,已經證明曹軒能寫出精品好歌,但是他為了更好的擴大自身影響,收割歌迷,有意識地“降低水準”,拿出一些比較“爛俗”的歌曲,就是為了那些音樂欣賞力偏低的普通人,專門用來衝專輯銷量。

    一些比較激進的樂評人就覺得曹軒這個做法太功利。

    不是一個有夢想音樂人的做法,而更像是一個音樂商人。

    但也有很多樂評人力挺曹軒,認為他每張專輯合理分配歌曲質量,照顧到絕大部分的歌迷,是個很聰明的做法。

    而且流行樂壇畢竟是面對大眾,曹軒這麼做也是為了儘可能的擴散華語樂壇的影響力,不能苛責。

    況且說了,既有內涵又包含傳唱度的精品也不是大白菜,可遇不可求。